•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風流大宋 > 第80章 出學刊

      第80章 出學刊

      趙五把這次過來想解決的問題提出來后,沒想到迅速地得到了幾名學生的熱烈響應,簡直可以用“一拍即合”來形容。

      原因很簡單,李峰獲得了首枚格致勛章的事情,大大地刺激了他們。這些學生雖然對格致學充滿了研究的興趣與熱情,但在骨子里,還是與這個時代的其他學生區別不大。

      所以,關于“學以致用”的要求的確是聽到耳朵里了,可如何“致用”?在哪里可“用”?怎么樣算得上“用”?等等這些問題都是懵懵的。

      此時趙五的需求正是如天降的幸運——他說這是一間作坊生產所需要的重要工具,那可不是標準的“學以致用”么?于是,幾個一直對于力學有過研究心得的學生迅速投入進來。

      很快,就有一個學生提出了應用曲軸來實現運動方式轉變的方案,并且還畫出了曲軸柄的長度與轉換后的往復運動范圍之間的比例關系。

      而改變速度一事實際上并不難,用不同直徑的齒輪組合就可以解決。

      正好這次秦剛來書院,將蘇頌所編纂的《新儀象法要》交于格致班的學生學習,這本書雖然主要是在介紹水運儀象臺的結構與說明,但正是因為水運儀象臺的內部構造相當地復雜,幾乎包含了此時可以見過的各種運動方式與需求的實用案例,所以再加上書中非常準確清晰的結構圖示,這幾乎就是一本對于傳動機械裝置設計的最好教學說明書。

      學生們本來相對比較模糊的一些思路想法,在這本書的指引下,迅速落實成了直觀可見的圖紙。

      值得一提的是,《新儀象法要》里面的機械圖紙,都是通過透視和示意的畫法畫就,這種畫法非常地直觀,讓圖紙變得更容易看懂,也更加具有示范與傳播價值。

      所以在他們學習借鑒并自我改進的過程中,秦剛提示學生,對于自己最終完成的裝置,也應該按此法進行繪圖記錄。

      第三天,又有一道難題提到了秦剛的面前。

      教科書中有關于對雷聲與閃電形成原因的解讀,作為格致學的學生,自然對此深信不疑,也在平時以傳播這種真理大道為己任。但是,恰恰就在傳播宣傳的過程中,遭到了經義班學生的反駁與嘲笑:

      他們堅持了傳統的神話中的說法:雷電來自于天上的神仙雷公與電母,是電母先照一照電鏡形成了閃電,然后雷公再敲擊雷錘形成了雷聲,之所以有先后,那是因為電母先照鏡子,雷公后敲雷錘的原因,這種解釋簡單明了,沒有疑義。

      而格致學則聲稱,雷電是天上的烏云相撞后發出的閃光與聲音,既然就是相撞產生,那為何閃電的光亮與雷聲之間每次都是相隔了那么長的時間呢?

      格致班的學生回答不了,自然也就被堅持神仙說的學生所嘲笑了。

      秦剛聽了后,覺得這是一個挺好的教育機會,就讓學生先行去準備一些大號的炮仗,再約上當初爭論的同學在天色稍黑之后,來看一場實驗。

      實驗的地點選在鎮東的一處小山丘。有人提前帶了炮仗上山丘頂部等著,秦剛與各位學生呆在相隔足有兩里遠的山下地方。

      秦剛對眾學生說:“大家應該知道,炮仗baozha時,火光與巨響在同一刻發生的,馬上我們先點一只,就可以驗證。而對面山丘上的人聽到我們放的炮仗后,也會在那里連續點燃幾只炮仗,請大家注意看,也注意聽!”

      于是,當眾人面前的炮仗“呯”地一聲炸響,也同時炸出了耀眼的火光后,大家并沒有什么特別的感覺。

      隨即在收到這里的炮仗信號后,對面山丘上突然閃出一道亮光,明顯就是按照約定看到這邊的炮仗baozha后,點燃了它們那里的炮仗。但問題卻是,大家看到了baozha后的亮光,卻沒有聽到聲響,然后,差不多過一個呼吸左右的時間,這才聽到一聲似乎由遠而近的“呯”的baozha聲響。

      大家還沒有完全想明白時,緊接著,山丘上又先后閃過兩下火光,同樣是要一個呼吸左右之后,才聽到連接傳來的“呯呯”兩聲。

      實驗結束,現場點起了燈籠,在燈籠光的照映下,秦剛對著有點明白又有點困惑的學生解說道:“炮仗都是一樣的,為什么我們眼前baozha的,是在看到火光的同時并聽到響聲,而在遠處baozha后,卻是先看到火光、一段時間之后才聽到響聲呢?很顯然,這個區別就是距離變遠后而造成的。因為距離變遠,聲音的傳播速度要比光亮傳播的速度慢得多,光亮已經先傳到這里被我們看到了,而聲音卻要再等待一些時間才能傳到這里。”

      “烏云在天上的距離,要比那個山丘距離我們遠得多得多了。所以在雷雨天里,烏云相撞發出的聲音,要比看到同時的閃電光亮傳到我們這里時慢得多,在經過了很長的距離到達我們這里時,聲音自然也就會延遲得很長時間之后了。”

      格致班的學生聽得自然是興致勃勃,而爭論的另一方經義班學生,當著秦剛的面雖不會反駁,但不服氣的神情卻依然還在。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精彩內容!“而關于雷公與電母的說法。第一,在我們沒有找有合適的實驗來證明他們不存在之前,我們不應該強迫大家認為它是假的。”秦剛的這句話顯然出乎了大家的意料,尤其是經義班的學生頗有些得意,但隨后的話也引起他們的深思,“但是,同樣我們也暫時找不到證明雷公電母存在的明確實驗證明。所以,這樣的一種說法,我們是否可以把它擱置起來?”

      秦剛的這套邏輯厲害之處在于,他首先拋給你一個甜頭,用他的前提給你一個有利的結論——因為沒有實驗證明雷公電母不存在,所以不應該否定它們——你是不是很認同?

      如果你認同了這個結論,其實就相當于你認同了這個前提:所有結論必須要有實驗結果的證明。所以,接下來的另一個結論就理所當然了——同樣沒有實驗證明雷公電母存在,所以也無法肯定它們了吧?

      而這點,恰恰是格致學所倡導的“以實驗佐證所有觀點”的根本目的。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2.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最近日本韩国高清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