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他招了一下手,等在后面的黃小個就幫他搬上來一件奇怪的東西,下面是一個半人多高的竹制架子,很輕但也很穩,上方用竹篾綁牢了一只厚紙卷成的一頭小一頭大的圓筒狀物。
秦剛站在那里,紙圓筒的較小一端正好對著他的嘴,然后他就這樣繼續說了一句話:
“先憑借我新發明的這個擴音筒吧!”
誰也沒有料到,秦剛把嘴對在這個紙制圓筒之后,發出的聲音陡然變大,一下子連原本站在院子后排有點聽不清的人,這時也居然能夠聽得清清楚楚了。
現場先是一靜,又突然“嗡嗡”地議論起來了,一些人先是驚奇秦剛的聲音為什么會突然變這么大?更有一些人關注到剛剛放過來的這只紙質圓筒。
秦剛緩緩地再伸手向下壓了壓,現場迅速又安靜了下來:
“是的,我好像聽到有人說,這不算是什么發明,同樣的裝置,它似乎早就應用在嗩吶上面了。有了這種喇叭一樣的東西,嗩吶吹出的聲音又響亮、又可以傳得更遠。但是,大家有沒有發現,嗩吶應用這種喇叭狀的發明應該要有幾百年的時間了吧?可是,卻從來沒有人想過可以用它的原理,做一只像今天這樣可以聲音擴音器,可以讓我們的說話聲音傳得更響、更遠。”
“其實我還可告訴你一個真相,嗩吶的擴音喇叭也算不上最早的發明。更早更早的時候,我們的祖先,在向太遠的人喊話又擔心那邊聽不到時,就會把手圈成像這個圓筒一樣的形狀后,再繼續叫喊,聲音當然也就傳得更遠!想想看,擁有這樣的生活經驗后至少要有上萬年吧!可就在這上萬年間,又有誰想過可以用方便的東西來替代兩只手呢?”
底下的學生聽得非常入神。
“來這里的很多人聽說過我的一些故事,聽說過我們秦家的紅心咸鴨蛋,聽說過修高郵城墻的水泥灰漿,更聽說過如今能夠防治天花的牛痘。所以,有人說我得到過神居山的仙人真傳,又有人說我摸過了甓社湖里的神珠。其實,把自己不理解的事物都寄托于神鬼怪異之事上,只是逃避我們自身成長的一個懶惰思想。真正的原因,只是我在偶然之間,得到了一門學問的啟發。而這門學問,正是在座的每一個人都可以學習,也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學會、并學好的。”
場上更安靜了,大家都按捺住內心的激動與好奇,等待著秦剛宣布這個答案。
“那就是格致學!格物致知的學問!只要我們格清一個事物的根本道理,我們就可以從中獲取更多的知識、更多的收獲!”
場下同樣在聆聽著的喬襄文等人,同樣聽得十分驚諤與震撼:任是他們如何地想像,如何地猜測,也無法意料到,今天秦剛的講課居然是用了這么一種聞所未聞的開頭方式?之后的講述內容居然沒有引用過任何一位圣賢的話語,也沒有去宣揚過任何一個大道理,可是為何這樣的話語就如此吸引人呢?
現在連他們在內,也都不敢大聲出氣地靜靜而聽。
“當我注意到了嗩吶聲音的宏亮,便去格它的形狀構造,所以才明白了這種形狀的重要作用。然后又關聯到了它與平時用手圍在嘴邊喊話之間的聯系。而且更重要的是,通過更多的嘗試,我還發現……”秦剛又招了招手,黃小個配合地拿上了一只比剛才要大了一圈的另一只圓筒。
秦剛移到大圓筒那,繼續說:“圓筒越大,我的聲音就會被放得越大!”
“嘩!”底下有的學子忍不住開始喝彩、鼓掌了起來。
稍頃,現場又迅速恢復了安靜。秦剛繼續說道:“由此可見,天下之事,莫不能格。鹽水浸蛋,古已有之,只是或咸或澀,無人去格其中之理。你去格了,找出可以控制咸味的關鍵元素,又找到能夠確保讓蛋黃腌出紅心的方法,也就能掌握了一款美味佳食的生產之法。這便是格物學帶給我們的饋贈。而隨之,水泥者、牛痘者,莫非不是如此。”
小主,這個章節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我與喬山長談及菱川書院的職責時,往往都會提到昌黎先生的《師說》,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既是天下師者的從業準則,更是書院教授學生、培育人才的根本標準。菱川書院的傳道,應該是明世間萬物蘊理之道;菱川書院的授業,應該是你我身邊百業革新之業;菱川書院的解惑,更是要給天下民眾解決最根本的一大困惑:讀圣賢之書的目的,究竟是為了什么?”
現場繼續靜寂無聲,雖然許多人心里都曾對這個問題有過不同的答案,但在此刻,幾乎每一個人,都已經被前面的這個年輕人所折服,都在期待著他說出一個更有說明力的答案。
“為了使用,為了應用。所有的知識都必須有用,所有的知識都必須發揮出它的最大作用。這個目的概括起來就是:學以致用。”
“雄辯之才,于邦交中不戰而屈人之兵;兵法之才,在沙場上作萬人之敵;刑獄之才,于訟案內洗天下之冤;計財之才,在交易里積數世之財;農耕之才,于田畝間飽眾生之腹;百工之才,在傳承下呈精益之精;所以凡有應用者,皆可成才。”
“昔日圣人曾曰:有教無類。今天小子敢:但學無妨。販夫走卒,皆可識文斷字;率土之濱,皆見錦繡文章。這便是圣人眼中的天下大治,這也是在下所作拙文中所愿一見的‘少年華夏’。”
“因為這樣的華夏,所需要的,是你我這等的少年之才,為了家庭的生計而學習,為了百工的興盛而學習,為了盛世的治理而學習,更是為了天下的文明昌盛而學習。因為,你我都知道,為了這一天的到來,我們無須去等待他人,我們只需要自己的努力。因為,我們都是今日華夏之少年!”
“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
當秦剛最終將這段賦文朗聲誦出之時,全場開始沸騰了,陸續便有不少已經讀過甚至已經會背誦的學子高聲跟著喊出:
“……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美哉我少年華夏,與天不老!壯哉我華夏少年,與國無疆!”
“美哉我少年華夏,與天不老!壯哉我華夏少年,與國無疆!”
最后兩句甚至帶動了全場所有的人,不管記不記得原文的人,都在這種近似狂熱的氣氛中,高聲喊叫著可能自己都無法分辨的音節,將這場史無前例的演講推向了高潮。
人群前列的喬襄文早已眼睛發紅,他激動地對身邊的袁嘉等幾位書院夫子大聲喊道:“趕緊再去找幾個記憶力好的人,馬上一起把秦兄弟的這次演講默記下來,這篇文章必將載入歷史,你我都將是這段歷史的現場見證者。”
而坐在另一邊的鄒放更是神情肅穆地起身,面向秦剛的方向鄭重地叉手行禮:“辭質樸無華、哲理深透往來。僅此一篇論講,此子當成大家也!”
眾人掌聲未落,借著秦剛的這次成功演講,喬襄文不失時機地當眾宣布:菱川書院將正式開設術算與格致兩門新課,而此兩門新課教材編撰者及主導教授,都是秦剛所任!
借著再起第二次高潮的間隙,秦剛迅速從大堂側門退回到了后院里的內室,在他的身后,依舊是連聲不斷的掌聲與歡呼聲,這樣的聲音,傳出了整個書院,驚動了子嬰河上的只只沙鷗,又詫異了鎮上周邊的尋常百姓,無不相問今天學士巷里的書院到底發生了何事。
2023年05.01攝于臨澤古鎮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