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奮斗在激情歲月 > 第54章 鐵器淬火

      第54章 鐵器淬火

      秋末的風帶著涼意,刮過馬家堡村頭的老槐樹,把幾片枯黃的葉子吹落在鐵匠爐的鐵皮屋頂上,“沙沙”聲混著爐內炭火的“噼啪”聲,成了清晨最熱鬧的調子。王衛國站在鐵匠爐前,手里攥著一把剛磨好的小鐵錘,錘頭比兵工廠李師傅的大錘輕了一半,卻依舊讓他的手臂有些發沉——這是他跟著趙嬸學鐵匠活的第三天,前兩天空練了揮錘姿勢,今天終于要正式鍛打鐵塊,還要學最關鍵的“淬火”手藝。

      “先把炭火燒旺,火候不到,鐵塊敲不動,淬火也淬不好。”趙嬸推著獨輪車從后院過來,車上裝著剛劈好的樟子松木炭,木炭塊大小均勻,是她昨天挑了一下午的,“俺爹當年說,鐵匠爐的火是‘魂’,火不旺,出不了好活計——以前打鐮刀,火要燒到‘橘紅色’;今天咱們打土槍的槍栓零件,火得燒到‘亮紅色’,差一點都不行。”

      王衛國趕緊往爐里添木炭,用吹火筒對著爐口鼓風。橘紅色的火苗漸漸竄高,映得他臉上發燙,爐口的火星隨著氣流往上跳,落在地上的炭灰里,很快就熄滅了。小李扛著根鐵條跑過來,鐵條是從兵工廠帶回來的廢料,表面銹跡斑斑,他用砂紙擦了半天,才露出里面的銀白色:“衛國哥,趙嬸說這鐵條能打槍栓的‘卡榫’,俺們今天就練這個,練好就能裝到改良的土槍上了!”

      小桃抱著筆記本蹲在爐旁,封面的“兵”字旁邊又添了個“鐵”字,她把昨天記的“淬火步驟”翻出來,用鉛筆指著字念:“淬火要分三步:先把鐵塊燒到指定溫度,再快速放進冷水里,最后撈出來擦干,檢查硬度——李師傅說,淬火后的鐵器能比原來硬三成,槍栓卡榫要是淬不好,開槍時容易卡住,打不出子彈。”

      趙嬸把鐵條放進爐里,用長鉗夾著來回翻動,確保鐵塊受熱均勻:“小桃記的對,但漏了一點——水溫也有講究,不能用剛從井里打的涼水,得晾到‘手能摸’的溫度,不然溫差太大,鐵塊會裂。”她從旁邊的水缸里舀出一盆水,放在鐵砧旁,用手背輕輕碰了碰水面,“像這樣,不燙也不涼,正好。”

      王衛國湊過去試了試水溫,指尖觸到水面時,傳來恰到好處的溫熱——既沒有井水的刺骨,也沒有開水的灼燙。空冥天賦悄然展開,眉心的發燙感帶著一絲“專注”,他能“感覺”到爐內炭火的溫度變化,能“聽”到鐵條在高溫下細微的膨脹聲,還能“看”到趙嬸夾著鐵條的手穩如磐石,每翻動一次,都讓鐵條的受熱面更均勻。他想起在兵工廠看到的場景,李師傅鍛打槍管時也是這樣專注,原來不管是造大武器還是小零件,“用心”都是最基本的要求。

      “差不多了,能撈出來了!”趙嬸突然喊了一聲。爐內的鐵條已經變成了亮紅色,像一根燒紅的火把,她用長鉗穩穩地把鐵條夾到鐵砧上,“衛國,你來敲第一錘,按之前練的姿勢,腰使勁,對準鐵條中間,別慌。”

      王衛國深吸一口氣,舉起小鐵錘,回憶著前兩天練的動作——腰往后轉,手臂自然下垂,再猛地往前送,錘頭帶著慣性砸向鐵條。“咚!”的一聲,鐵錘準確落在鐵條中間,亮紅色的鐵屑濺了出來,落在地上很快就變黑了。鐵條被砸扁了一點,卻沒有歪,趙嬸笑著點頭:“好樣的!比俺第一天強多了,再砸三下,把鐵條砸成‘u’形,這就是卡榫的雛形。”

      小李在旁邊看得著急,也想試試,趙嬸卻按住他的手:“等衛國砸完卡榫,你練打鐮刀——先把基礎的揮錘、塑形學好,再學復雜的零件,一步一步來,急不得。”小李只好蹲回去,手里攥著自己的小鐵錘,眼睛緊緊盯著王衛國的動作,連眨眼都舍不得。

      王衛國又砸了三下,鐵條漸漸變成了“u”形,雖然邊緣還有些不整齊,卻已經有了卡榫的樣子。趙嬸接過他手里的鐵錘,用小鏨子把邊緣敲平整:“接下來就是淬火,這是關鍵——你看好了,要快、準、穩,鐵條剛離火就放進水里,不能猶豫,一猶豫溫度降了,淬火就沒效果了。”

      她用長鉗夾著卡榫零件,快速從爐內取出(此時零件還是亮紅色),對準水盆“嘩啦”一聲放進去。冷水遇到高溫鐵塊,瞬間冒出一團白色的蒸汽,帶著股子鐵腥味,水面還泛起細小的氣泡。“嘶啦——”的聲音在鐵匠爐旁回蕩,小桃趕緊在筆記本上畫下這一幕,還標注了“淬火時蒸汽量大,需離水盆半米遠”。

      等蒸汽散去,趙嬸把零件撈出來,用粗布擦干表面的水珠,遞給王衛國:“你摸摸,比沒淬火前硬多了,用指甲劃都劃不動。”王衛國接過零件,指尖傳來冰涼的觸感,他用指甲試了試,果然沒有留下痕跡——而昨天沒淬火的鐵塊,輕輕一劃就能留下印子。

      “這就是淬火的門道。”趙嬸坐在小板凳上歇氣,拿起粗布擦了擦額頭的汗,“俺爹當年打農具,每次淬火都要等月亮出來——他說‘月光下的水溫最勻’,雖然有點老講究,卻也說明淬火的細節多,差一點都出不了好活。以前鬼子掃蕩,咱們的土槍打幾槍就卡殼,就是因為槍栓沒淬火,硬度不夠,用著用著就變形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王破軍和張連長正好從學校工地過來,學校的屋頂已經鋪好了茅草,就差裝門窗了。看到鐵匠爐前的場景,張連長走過來拿起淬火后的卡榫,放在手里掂量:“這零件打得不錯,淬火也淬得好,裝到土槍上,肯定比原來耐用。”

      王破軍接過卡榫,手指撫過邊緣的紋路,又翻出《玄真子兵要》的“鑄器篇”:“玄真派記載‘淬火者,剛柔并濟也’——鐵器未淬火時是‘柔’,可塑形;淬火后是‘剛’,可耐用,這和咱們做人、做武器是一個道理:既要能適應環境(柔),也要有硬骨頭(剛),不然成不了事。”

      “王道長說得對,這鐵器淬火,其實就是咱們根據地工業的‘基礎課’。”張連長突然嚴肅起來,指著鐵匠爐里的炭火,“你們想想,要是沒有鐵匠爐,咱們就打不了農具,種不出足夠的糧食;沒有淬火手藝,咱們的土槍就不耐用,守不住據點;沒有兵工廠,咱們就造不了迫擊炮,打不贏鬼子——這‘工業’不是城里大工廠的專利,咱們村里的鐵匠爐、兵工廠的山洞,都是工業的‘小苗’,得好好養著,才能長成大樹。”

      &gt;;王衛國心里一動,空冥天賦里突然閃過異時空的畫面——現代化的鋼鐵廠,巨大的高爐日夜運轉,機器手臂精準地鍛打零件,流水線上的工人有條不紊地組裝武器;還有農村的農機站,拖拉機、收割機在麥田里穿梭,效率比人工高幾十倍。那些畫面和眼前的鐵匠爐、小鐵錘、冷水盆重疊在一起,他突然明白張連長說的“工業重要性”是什么意思:不是要立刻建成大工廠,而是要從基礎的鐵匠活、淬火手藝學起,從造槍栓零件、土槍槍管做起,一點一點積累工業能力——因為沒有工業,就沒有足夠的武器保護家園,沒有足夠的農具發展生產,“強我中華”就成了空話。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2.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最近日本韩国高清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