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九點十五分,后期會議室的空調溫度開得太低,冷風吹得投影幕布邊角微微發顫。幕布上反復播放著成彥清唱《野草》的片段,畫面邊緣還帶著未處理的黑邊(剪輯組臨時導出的初剪版,連畫幅都沒調好),成彥鞠躬時垂落的頭發卡在鏡頭邊緣,發絲被追光燈照得泛著淺金,最后定格在顧懷安抬頭的瞬間——這個鏡頭已經被循環播放了17次,連幕布下方積灰的線槽都跟著震得簌簌掉灰,像在替成彥無聲抗議。
長條會議桌是冷白色的大理石材質,兩端坐得滿滿當當,左邊是主張“流量優先”的制片人團隊,右邊是監持“內容真實”的導演組,中間散落著七八個冷掉的速溶美式咖啡杯:有的糖包還沒拆,藍色包裝紙揉成小球扔在桌角;有的杯底殘留著褐色咖啡漬,印著贊助商“xx酸奶”的logo,被人用指尖摳得模糊;還有一個杯柄斷了,用透明膠帶纏了三圈,歪歪扭扭地立在會議記錄紙旁,水滴順著膠帶縫往下滴,在“成彥”兩個字上暈開墨痕,像給名字蓋了個灰色的戳。
“我再說最后一遍,就按‘底層悲情’線剪!”制片人張濤把咖啡杯往桌上一墩,杯底與大理石碰撞的脆響在安靜的會議室里格外刺耳,速溶咖啡的焦苦味又濃了幾分。他穿件深灰色名牌西裝,領帶松了兩顆扣,褲腿上沾著的咖啡漬(剛才濺的)沒擦,反而用手指蹭了蹭,把污漬弄成了更大的一塊。他指著投影幕布上成彥的鏡頭,指尖在幕布上戳得咚咚響:“你看她這造型——洗得發白的襯衫領口還歪著,袖口磨得能看見線頭,腳上那雙白帆布鞋,鞋尖都發黃了,一上臺就透著股‘苦情’味兒!再加上她‘素人無背景’的設定,話題度直接拉滿!”
他頓了頓,伸手從抽屜里摸出個平板電腦,點開數據表格,屏幕亮度調得刺眼:“去年某選秀靠‘外賣員逆襲’的標簽,話題度提升40%,播放量破3億,贊助商追加了2000萬預算!咱們為什么不能抄作業?我查了,現在觀眾對‘底層人設’的共情率比‘精英人設’高27%,尤其是下沉市場,寶媽群體最愛看這種‘苦盡甘來’的戲碼!”
坐在他旁邊的編導小李趕緊點頭,手里的中性筆在筆記本上飛快地寫著,筆尖都快戳破紙頁。他的筆記本封面印著“《星光重啟》節目組”,內頁卻畫了不少小涂鴉:有的是評委的夸張表情,有的是選手的搞笑動作,只有在記錄張濤的話時,字跡才格外工整。“濤哥說得對!”他抬頭時,眼鏡滑到了鼻尖,趕緊用手指推了推,“咱們還能加段‘回憶殺’——找素材庫拼點城中村的鏡頭,比如破巷子、舊路燈,再配段旁白‘她曾在燒烤攤熬夜打工到凌晨3點,只為圓一個唱歌夢’,絕對能戳中觀眾淚點!我之前剪過類似的片段,點贊率比普通鏡頭高35%!”
“然后呢?”老陳突然開口,聲音有點沙啞,像是剛從滿是油煙的地方趕來——他確實剛從成彥之前打工的燒烤攤回來,想拍點真實的生活鏡頭備用,襯衫領口還沾著點孜然粒,袖口蹭到了烤爐的黑灰。他往前挪了挪椅子,椅輪在地板上劃出“滋滋”的響,打破了張濤那邊的“一邊倒”氛圍。“加完‘悲情標簽’,再按你們說的,‘制造’她和林楓的沖突回憶?把去年粉絲堵燒烤攤的事拿出來剪,掐掉粉絲先動手的鏡頭,只留成彥擋門的片段,暗示她‘早有預謀蹭熱度’?張濤,你摸著良心說,這還是成彥的初舞臺嗎?這是你們用剪刀編的狗血劇!”
老陳說著,把手里的評分表“啪”地拍在桌上,紙張邊緣被他捏得發毛,連顧懷安手寫的批注都跟著晃了晃——那批注是用黑色鋼筆寫的“聲音有生命力,無需過度包裝”,旁邊還畫了個小小的音符,顯然是聽成彥唱歌時隨手畫的,不是后來補的。評分表上,成彥的“現場感染力”得分是9.2(滿分10分),是當天所有素人選手里的最高分,“技巧完成度”雖然只有7.8,卻被顧懷安用紅筆圈了出來,寫了句“技巧可練,真誠難尋”。
張濤嗤笑一聲,靠在椅背上,蹺起二郎腿,腳尖對著會議室的門,明擺著“不想再聊”的姿態。他手指轉著咖啡杯,杯柄在桌上劃出雜亂的圈,像是在發泄不耐煩:“良心?老陳,你都多久沒碰選秀了?現在的觀眾就吃‘沖突’‘反轉’這套!林楓是咱們的飛行嘉賓,粉絲量破8000萬,他的相關話題隨便發一條,播放量都能破5億!把成彥和他綁在一起,哪怕是‘負面沖突’,咱們的收視也能漲一截,贊助商那邊也能交代!你以為總導演為什么請林楓來?不就是為了他的流量嗎?”
“交代?你要的是收視率,不是對選手的交代!”老陳的情緒更激動了,指節因為攥緊拳頭而發白,連手背的青筋都鼓了起來。他伸手拿起評分表,指尖摩挲著顧懷安的批注,像是在確認這些話的真實性。“成彥的聲音是我推薦來的,我見過她在天臺哼歌時的樣子——月光灑在她身上,手里攥著個舊手機,反復聽自己的錄音;我見過她照顧醉酒母親的樣子——半夜起來擦嘔吐物,給母親煮醒酒湯,自己只睡2個小時就去打工;我見過她抵門擋催債人的樣子——用身體頂住門板,指甲摳得流血都沒退一步!這些真實的細節,比你們編的‘悲情故事’動人一百倍!”
小主,這個章節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在場的所有人,包括那些低頭不敢說話的剪輯師:“你們忘了選秀后期剪輯的‘黃金3分鐘’法則了?選手初舞臺的關鍵3分鐘內,必須通過真實鏡頭(如演唱細節、評委反應)建立觀眾認知,過度包裝的‘人設鏡頭’超過1分鐘,就會讓觀眾產生疏離感,后期口碑反噬率高達60%!我之前拍紀錄片時,就靠這一法則打造過‘快遞員詩人’的素人角色,播放量破2億,沒有靠任何‘悲情標簽’,靠的就是真實!”
老陳說的“黃金3分鐘”法則,是選秀后期的行業冷知識,現在很多年輕編導都不知道——只有像老陳這樣拍過多年紀實類節目的人,才會把“真實”當回事。坐在后排的實習生小夏悄悄跟旁邊的剪輯師嘀咕:“陳導說得對,我昨天看了成彥的完整素材,她清唱時,臺下有個觀眾偷偷抹眼淚,不是裝的,是真的被打動了……”她聲音很小,卻還是被張濤聽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