噌的一聲銳響!
短暫的驚愕如同驚雷掠過心湖,湯和再也坐不住,身形猛地彈起,滿臉無奈地望著朱元璋,語氣苦澀:
“皇上…陛下…上位……我的上位啊!您怎能突然問臣這般要命的問題?”
“儲君之位,既是天家骨肉間的私事,更是關乎大明社稷安危的國本重事,外臣本就該三緘其口,絕無置喙的道理,更何況是隨意置喙!”
“再者說,臣已然致仕歸鄉多年,這些年早將朝中政事拋到了九霄云外,如今不過是鳳陽老家一介躬耕壟畝的尋常老叟罷了,對眼下的朝局一無所知,怎敢憑著一己之見指點江山,貿然插手儲君冊立這等驚天動地的大事?”
他一邊說,雙手一邊連連擺動,那副“能力不足、絕不敢應”的模樣做得十足,到最后更是抬眼望向朱元璋,眼神里滿是近乎哀求的懇切:“上位,您就別再為難老臣了,這等事,臣是真的做不到啊!”
不等朱元璋開口回應,湯和當即作勢就要躬身告辭,腳步都已挪到了殿門邊上,半點不給這位老兄弟再“發難”的余地。
可暗地里,他的心中早已罵翻了天:好你個朱重八,竟拿這種掉腦袋的事來問我!
這分明是想把我這把老骨頭往火坑里推啊!
再說,即便他心里真有幾分偏向,也萬萬不敢吐露半個字。
冊立儲君這等關乎國本的大事,稍有不慎便是滿門抄斬的下場,只有傻子才會主動湊上去插嘴。
更何況,隨著時間流逝,湯和早已看不懂這位從小一同摸爬滾打的發小了。
這些年來,朱元璋的殺伐果斷、心狠手辣,早已讓他心生膽寒。
也正因如此,他才早早急流勇退,辭官歸鄉耕田養老,圖的就是保全自身與家族的平安。
如今都這把年紀了,更沒道理卷入這種要命的風波里——這可是違背他“穩健一生”的人生信條的。
反正無論最終是誰登上儲君之位,都礙不著他湯和什么事,他又何必冒著風險去站隊?
再者說,以他這把老骨頭,能不能活到新君登基都尚未可知,又何苦去摻和這趟渾水!
所以,湯和心里明鏡似的,絕不能犯這種低級錯誤。
朱元璋看著他這副急于脫身的模樣,頓時有些哭笑不得,連忙快步上前一把拉住他的衣袖,沒好氣道:
“行了行了,你這家伙的演技,還是和當年一樣爐火純青啊。”
湯和聞,當即擺出一副茫然不解的神色,眨了眨眼問道:“陛下這話是什么意思?老臣有些聽不懂……”
朱元璋翻了個大大的白眼,手上稍稍用力,硬是將他按回了座位上,這才緩了緩語氣解釋道:
“咱自然知道老兄弟你的顧忌,也明白你的心思,你是不愿卷入儲君冊立的是非漩渦之中,對吧?”
“陛下既然知曉,為何還要這般為難老臣?”湯和抬眼望去,臉上滿是幽怨之色。
“咳咳!”朱元璋被他這話嗆得輕咳兩聲,瞪了他一眼才沒好氣道:“能不能先讓咱把話說完?”
湯和見狀,立刻識趣地閉上了嘴,垂首靜聽。
朱元璋這才緩緩開口,語氣比先前鄭重了幾分:
“咱今日問你儲君之事,并非要你選邊站隊,更不是問你哪位皇子合適,而是想問問你,如今大明儲君之位空懸已久,是不是到了該重新定奪的時候了?”
見湯和依舊沉默不語,他又補充了一句,語氣里帶著幾分強調:
“不涉及任何站隊,只問你,這儲君之位,該不該盡早冊立?”
湯和低頭思索了片刻,抬眼深深凝視著朱元璋,目光里帶著一絲洞察:
“陛下心中,想必早已定下了決議吧?既然如此,又何必來問臣呢?”
朱元璋聞先是一愣,隨即啞然失笑,輕輕點了點頭:“你這么說,倒也確實不假。”
“這不就結了!”湯和當即攤了攤手,語氣輕快了幾分,“既然陛下心意已決,老臣自然是萬分支持陛下的任何決定!”
可他的心中,卻忍不住泛起了一絲波瀾:
看來,這場持續了近一年的儲君之爭,終于要落下帷幕了。
只是不知,最終能笑到最后的,會是哪位……
這一刻,連向來不愿插嘴的湯和,也忍不住生出了幾分好奇。
但也僅僅是好奇而已,他半點也不想深究。
可他不想知道,朱元璋偏要讓他知道。
只聽朱元璋話鋒一轉,又問道:“那你覺得,獻王如何?”
湯和先是一愣,隨即滿臉詫異,片刻后又恍然大悟,心中暗道:
也是,陛下一開始屬意的便是獻王,只不過后來出了些變故罷了。
如今看來,獻王在陛下心中的分量,終究是未曾改變。
這么說來,最近幾個月表現極為出色的吳王,怕是沒什么機會了……倒也真是有些可惜。
哦,還有那位一直未曾放棄爭奪的燕王,想來也是沒希望了,同樣可惜啊!
但這些念頭也只是在他腦海中一閃而過,與他湯和終究是毫無干系。
他當即點了點頭,簡潔明了地應了一聲:“不錯!”
這下輪到朱元璋愣住了,心中暗自思忖:難道湯和真的支持獻王朱允炆?
可轉念一想,他便反應了過來——湯和這家伙哪里是支持朱允炆,分明是自己說什么,他便應什么,純粹是在敷衍罷了。
為了驗證心中的猜想,朱元璋又問道:“那燕王呢?”
湯和再次愣住,心中頓時思緒翻涌:陛下這是何意?難道他最終想冊立燕王為儲君?
可剛剛為何又特意提及獻王?難道陛下終究還是打算在先太子的兄弟之中挑選儲君?
若是如此,倒也并非不可。
畢竟,燕王在諸位藩王之中,的確是最為賢能出眾的。
可若是真的冊立燕王,那秦王和晉王又該置于何地?
這兩位比燕王年長的親王,心中又會作何感想?
要知道,秦王、晉王與燕王皆是嫡子,跳過前面兩位直接冊立燕王,未免有違禮制啊!
但這些都是朱家的家事,與他湯和又有什么關系?
想通此節,湯和再次毫不猶豫地點了點頭:“不錯!”
朱元璋:“……”
這一次,朱元璋徹底確認了自己的猜想——湯和這家伙就是鐵了心不想摻和儲君之事,自己說誰,他便順著說誰。
想到這里,朱元璋的臉色不由得沉了幾分。
他黑著臉,又問了一句:“那吳王呢?”
這次,湯和倒是有了心理準備。
他早已看穿了朱元璋的心思,無非是想將三位有力的儲君人選都問上一遍罷了。
獻王、燕王都問過了,再問吳王,也是情理之中。
于是,他幾乎沒有片刻猶豫,再次點頭:“不錯!”
朱元璋終于按捺不住…突然問道:“那你湯和自己呢?”
湯和下意識地便點了點頭,順口應道:“不錯……”
話音剛落,他便猛地回過神來,暗道一聲不好,連忙“噗通”一聲跪倒在地,聲音帶著幾分慌亂:“臣失!臣一時糊涂,懇請陛下責罰!”
朱元璋輕哼一聲,語氣冷冷地問道:“你說說,你錯在哪里了?”
“呃……這……”湯和眼珠飛快地轉了轉,磨蹭了好一會兒,才訕訕地說道:“臣……臣哪里都錯了!”
“湯和!”朱元璋的聲調陡然拔高了幾個度,目光銳利如刀,死死盯著眼前這副油鹽不進、水火不侵模樣的老兄弟。
湯和心中滿是無奈,他是真的不想摻和啊!
說誰合適都不妥,總會得罪一方被記恨。
關鍵是,若是說到了朱元璋心坎里的人選還好,可一旦說錯了,那便是自尋死路!
可眼看著朱元璋眼中已然開始閃爍怒火,他知道,今日這和稀泥的法子是行不通了,只能硬著頭皮開口:
“臣以為,獻王殿下性情溫良謙恭,孝順之名早已傳遍民間,深得百姓稱頌;”
“燕王殿下英勇果敢,賢能出眾,在諸位藩王之中堪稱翹楚;”
“吳王殿下則七竅玲瓏,機智靈敏,才智卓絕,更立下了造福萬民的不世之功。”
“三位殿下皆是儲君的不二人選,無論陛下最終選擇哪位,都是明智之舉。”
“臣實在無法從中做出精準判斷,這等關乎國本的最終決策,終究還是要陛下親自定奪,外人終究是無法替陛下做主的。”
聽聞這番滴水不漏的話,朱元璋心中的火氣稍稍消減了些,神色也緩和了不少,擺了擺手道:“起來說話吧。”
湯和連忙謝恩起身,拍了拍衣袍上的灰塵,重新在朱元璋對面的座位上坐下,只是坐姿比先前拘謹了許多。
朱元璋雙手交叉放在案幾上,目光沉沉地看著他,緩緩開口:
“那你覺得,若是咱要從這三位之中優中擇優,選出一位最適合的儲君,該選誰?”
湯和的臉色瞬間苦了下來,心中暗自腹誹:陛下啊陛下,您為何偏要這般為難老臣呢?
難道是看我活得太久,礙著您的眼了?
想當年一同打天下的老兄弟,徐達的墳頭草都長到好幾米高了,李善長等人的尸骨也早已在地下風化……偏偏只有我還活著,這難道也是錯嗎?
他在心中嘆息一聲,沉默了許久,像是終于下定了決心,抬眼看向朱元璋,緩緩問道:
“在回答陛下這個問題之前,臣斗膽,也想先問陛下一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