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越發窘迫,擺了擺手示意自己知道了,隨后便快步走到另一側的箭靶旁,準備嘗試使用復合弓。
他之所以這么痛快地答應,除了是不敢違背皇爺爺的命令,還有一個原因——他也想親自試一試,三弟弄出來的燧發槍和復合弓到底有多厲害,能讓皇爺爺如此重視。
在一旁看著是一回事,親自上手感受又是另一回事;
更何況,他還想看看這些武器的構造,將來也好讓人仿造,免得日后被朱允熥用這些“神兵利器”壓制,打個措手不及…
片刻后,朱允炆看著百米外空空蕩的箭靶,又低頭看了看掉在不遠處草地上的羽箭,老臉瞬間漲得通紅,尷尬得恨不得當場找個地縫鉆進去,腳趾都快在靴子里摳出三室一廳了——太丟人了,實在是太丟人了!
朱允熥五箭連中靶心,自己卻連第一箭都脫靶了,這差距也太大了!
朱允炆再次小心翼翼地瞥了眼不遠處的朱元璋和朱允熥,生怕他們看到自己的窘境,被他們笑話。
可好在,朱元璋和朱允熥仿佛真的沒關注這邊,還在低頭聊著什么,這讓朱允炆又暗暗松了口氣——沒看見就好,尤其是不能讓三弟看見,不然他肯定要嘲笑自己!
而站在一旁的禁衛二虎,見狀也忍不住干咳了幾聲,以此來掩飾自己的尷尬——殿下這箭術,確實有點拿不出手啊。
朱允炆沒理會二虎的尷尬,深吸一口氣,再次拿起一支羽箭搭在弓弦上,心里暗暗較勁:今天說什么也要命中靶心,不能再這么丟人了!
他之所以還能連續拉弓射箭,也多虧了這復合弓足夠省力;若是換了傳統的強弓,他能不能拉開都還是兩回事。
于是,在禁衛二虎的尷尬陪同下,朱允炆又足足射了四五箭,卻依舊沒能命中靶心——當然,也沒有再脫靶,只是箭矢都亂七八糟地射在了靶子的邊緣區域,距離靶心還差著十萬八千里。
很顯然,朱允炆在騎射方面確實沒什么天賦,和吳王朱允熥比起來,差得不是一點半點。
二虎心里雖然覺得有些異樣,但他身為臣子,也不好多說什么,只能盡心盡力地教導朱允炆如何調整姿勢、瞄準靶心。
又連續射了幾箭后,終于有一箭運氣好,堪堪靠近了靶心的紅點。
朱允炆這才松了口氣,心里暗暗慶幸:總算勉勉強強完成了目標,這樣也不至于被人笑話得太慘。
當然,復合弓的“省力”也只是相對而,就這么射了十幾箭,朱允炆的后背已經全部被汗水打濕,累得直喘粗氣,手臂也開始微微發酸。
而不遠處看似沒有關注這邊的朱元璋與朱允熥,其實早已將朱允炆的窘境盡收眼底,兩人的面色都有些古怪。
之所以要假裝沒關注,也是想給朱允炆留點面子,免得他當眾“社死”,下不來臺。
此時見朱允炆終于停下了射箭的動作,爺孫倆對視一眼,齊齊吐了口氣,心里都松了口氣——總算結束了,再這么射下去,他們倆都快替朱允炆著急了。
朱元璋輕咳一聲,主動為朱允炆開脫道:“你二哥打小就熟讀圣賢書,心思都放在了學問上,從來沒怎么習武,不擅長騎射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讀書人嘛,總歸是文弱了些,不比你們這些天天舞刀弄槍的孩子。”
“對對對,皇爺爺說得極是!”朱允熥當然不會唱反調,連忙連連點頭附和,語氣誠懇地說,“二哥是謙謙君子,滿身書生意氣,本就不喜刀兵之事,射不準也很正常。不像孫兒,平日里調皮搗蛋,什么都學一點皮毛,看似會得多,其實遠沒有二哥那般專注于學問,在讀書上,孫兒還得向二哥多請教呢。”
“咳咳!”朱元璋實在聽不下去了,輕咳一聲打斷了朱允熥的話,語氣帶著幾分無奈,“好了,你小子別在這陰陽怪氣的,給你二哥留點面子!明知道你二哥在騎射上不如你,還故意這么說,小心他回頭找你算賬。”
朱允熥臉上立刻擺出一副茫然無辜的樣子,眨了眨眼說道:
“皇爺爺,孫兒說的都是真心話啊!二哥在學問上的造詣,孫兒確實望塵莫及,怎么會是陰陽怪氣呢?”
朱元璋看著他這副“揣著明白裝糊涂”的模樣,也懶得拆穿,只是無奈地搖了搖頭。
就在這時,朱允炆也整理好衣袍走了過來,臉上還帶著幾分未散的紅暈,顯然還沒從剛才的窘迫中完全緩過來。
朱元璋見狀,便不再糾結于騎射的話題,反而話鋒一轉,對朱允熥說起了另一件事:
“之前你母妃呂氏來找過咱,說想讓咱幫你擇婚選配,問問你的心意。允熥啊,你自己對這事有什么想法?”
之前呂氏提過此事后,朱元璋本想立刻召朱允熥來問問他的個人意愿,可后來因為推廣精鹽提取法的事情太過繁忙,一時竟把這事給耽擱了。
今日在靶場閑聊,才忽然想起這茬,便趁著祖孫難得相處的機會,把話問了出來。
雖說按照禮法,朱允炆是兄長,朱允熥若比他先成婚,多少有些不合規矩。
可朱元璋一來是實在盼著能早日抱上重孫,二來朱允熥的年紀也確實到了該談婚論嫁的時候,便也沒太過拘泥于舊禮。
更重要的是,朱元璋自覺年事已高,不知道還能在這世上待多久,他想趁著自己還在,親手為孫兒敲定終身大事,免得將來留下遺憾。
朱允熥聽到“擇婚選配”四個字,先是愣了一下——他沒料到呂氏會主動提起這事,心里隱隱覺得不對勁:呂氏向來把朱允炆的儲位看得比什么都重,如今突然關心起自己的婚事,莫不是想在自己身邊安插眼線,借著“枕邊人”監視自己的動向?
而剛走到近前的朱允炆,聽到皇爺爺的話后,也瞬間愣住了,腳步都頓了頓。
他心里滿是震驚與不解:自己都還沒定下婚事,皇爺爺怎么先問起朱允熥的了?
難道皇爺爺真的打算冊立朱允熥為皇太孫,連婚事都要為他優先安排?
這念頭一出,朱允炆的心情瞬間沉了下去,看向朱允熥的眼神也多了幾分復雜。
朱元璋沒有催促,只是端著茶碗輕輕吹著熱氣,耐心等待著兩人回神。
過了好一會兒,朱允熥才率先回過神來,他先是看了看朱元璋那雙似能洞察人心的眼睛,又掃了眼身旁神色異樣的朱允炆,隨即微微低頭,語氣恭敬又帶著幾分乖巧地說道:“孫兒的終身大事,全聽皇爺爺的安排。皇爺爺覺得合適,讓孫兒成親,孫兒便成親;皇爺爺若是覺得還早,孫兒便再等幾年也無妨。”
這個回答,是朱允熥深思熟慮后的結果。
他知道呂氏主動提及此事,必定沒安好心,十有八九是想借著婚事安插自己的人。
可呂氏畢竟是他名義上的母親,若是直接拒絕,難免落個“不孝”的名聲;
可若是順著呂氏的意思,又等于把自己的終身幸福交到別人手里,他斷然不會愿意。
思來想去,唯有把“決定權”推給朱元璋,才是最穩妥的辦法——一來能彰顯自己的“孝順聽話”,討皇爺爺歡心;二來皇爺爺心思縝密,定然能看穿呂氏的小心思,絕不會讓她借著婚事插手自己的生活。
即便皇爺爺真的要為自己安排婚事,也定會挑選品行端正、家世清白之人,絕不會讓別有用心之人靠近自己。
果然,朱元璋聽到這個回答,先是愣了一下,顯然沒料到朱允熥會把“皮球”踢給自己,隨即反應過來后,忍不住哈哈笑了起來,指著朱允熥說道:“你這小子,鬼精鬼精的,連咱都敢算計了!”
朱允熥依舊裝著糊涂,腦袋垂得更低了,聲音帶著幾分委屈:“皇爺爺,孫兒沒有算計您,只是覺得婚姻大事非同小可,孫兒年紀小,怕自己考慮不周,還是皇爺爺您看得長遠,由您做主,孫兒才放心。”
朱元璋被他這副模樣逗得又氣又笑,手指點了點他,最終還是松了口:
“罷了罷了,既然你這么信任咱,那這事就暫且先擱置。咱會讓人去民間好好訪一訪,看看有沒有品行端莊、容貌秀麗,又能配得上你吳王身份的姑娘。若是能找到合適的,等你父親一年的喪期過了,你便可以成親;若是一時沒找到合心意的,那也不急,等你二哥一起守完三年孝,三年后咱們再從長計議。”
“謝皇爺爺!孫兒都聽皇爺爺的!”朱允熥心中一喜,連忙抬頭道謝,臉上滿是乖巧懂事的笑容,繼續維持著“孝子賢孫”的人設。
一旁的朱允炆聽到“等你二哥一起守完三年孝”,懸著的心稍稍放了些,可看著朱允熥得到皇爺爺如此偏愛,心里還是有些不是滋味,臉色依舊復雜。
他定了定神,上前一步對朱元璋拱手行禮:“皇爺爺,孫兒已經試完了燧發槍和復合弓,特來向您復命。”
朱元璋對他點了點頭,指了指旁邊的空位:“坐吧,剛射了那么多箭,也累了,喝碗茶歇歇。”
接下來的時間里,祖孫三人就坐在華蓋下喝茶聊天,說的都是些無關緊要的家常瑣事。
氣氛倒還算融洽,沒有了之前的緊繃,這讓朱允炆一直懸著的心漸漸放松下來,暗自慶幸皇爺爺沒有提及自己糟糕的射擊成績。
可就在天色漸漸暗下來,朱允炆起身準備告辭回宮時,朱元璋卻突然開口,語氣帶著幾分溫和又不失提點的意味說道:“允炆啊,回去之后多花些時間鍛煉身體吧。你這身子骨,還是太文弱了些,將來若是真要擔起大事,沒有好的體魄可不行。”
朱允炆的身體瞬間僵住,臉上的笑容也凝固了——原來皇爺爺什么都看到了!他剛才的放松全是錯覺!
一時間,尷尬、羞愧、懊惱涌上心頭,讓他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只想立刻逃離這里。
最終,朱允炆連告退的話都說得有些結巴,匆匆行了一禮后,幾乎是掩面而逃,腳步飛快地離開了靶場,只留下一個略顯狼狽的背影。
心里只剩下一個念頭:太丟人了!皇爺爺全看見了,朱允熥肯定也看見了!讓我毀滅吧!
看著朱允炆落荒而逃的背影,朱元璋微微搖了搖頭,眼神中帶著幾分惋惜——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心性太敏感,臉皮也太薄,將來在朝堂上怕是要吃不少虧。
朱允熥再也忍不住,捂著嘴干咳了幾聲,努力壓制著笑意,可眼角的弧度還是暴露了他的心情:“二哥這臉皮,確實薄了點。”
朱元璋聞,眼神瞬間變得深邃起來,語氣帶著幾分鄭重說道:“臉皮薄,在這皇家、在這朝堂上,是要吃大虧的。成大事者,哪能因為這點小小的窘迫就亂了分寸?他若是一直這樣,將來很難擔起大明的江山。”
朱允熥心中一動,知道皇爺爺這是在借朱允炆的事提點自己,連忙收起笑意,認真地點了點頭:“皇爺爺說的是,孫兒記住了。”
隨即,見朱元璋起身準備返回武英殿繼續處理朝政,朱允熥突然想起一件至關重要的事,連忙快步跟了上去。
朱元璋察覺到他的動作,有些意外地看了他一眼,但也沒多說什么,只是繼續往前走。
直到回到武英殿,待殿內的太監宮女都退下后,朱元璋才在龍椅上坐下,端起熱茶抿了一口,淡淡開口問道:“你一路跟著咱,想必是有重要的事要說吧?說吧,什么事。”
朱允熥上前一步,躬身行禮后,才抬起頭,語氣凝重地說道:“回皇爺爺,孫兒是想跟您說關于淮西勛貴私自販賣私鹽的事……”
緊接著,他便將自己和常茂商議的計劃一五一十地全盤托出,從讓勛貴們上交所屯私鹽,到打算用“燒制琉璃”作為安撫勛貴的計劃,每一個細節都交代得清清楚楚,沒有絲毫隱瞞。
一開始朱元璋越聽臉色越沉,可當聽到“燒制琉璃”時,朱元璋的怒氣稍稍壓下,取而代之的是滿滿的驚訝,他放下茶碗,目光銳利地看著朱允熥:“你還會燒制琉璃?”
朱允熥臉上露出一抹狡黠的笑容,齜了齜牙,語氣帶著幾分討好說道:“還不是托了皇爺爺的福?孫兒之前在書庫里翻到過幾本前朝的古籍,上面記載了些燒制琉璃的法子,孫兒照著琢磨了幾天,沒想到還真琢磨出點門道,勉強能燒出些像樣的琉璃來。”
朱元璋:“……”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