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洲以北,那片被迷霧與傳說籠罩的海域,那艘偽裝成商船的小艇,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考驗。領頭的老斥候姓趙,臉上布滿海風刻下的溝壑,此刻正死死把著舵,躲避著暗流與突然出現的礁石。同行的除了幾名精銳水軍,還有一位略通蓬萊方的納瓦霍通譯。
“趙頭兒,這鬼地方,羅盤針都在打轉!”一名年輕水手看著手中顫抖的磁石,聲音帶著惶恐。
“慌什么!”老趙低喝,“靠眼睛,靠耳朵!注意水流變化,聽浪打礁石的聲音!”他心中同樣緊繃,這片海域的兇險遠超預計,不僅天然環境惡劣,冥冥中仿佛還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在干擾著方向。
他們按照張沐提供的、結合納瓦霍傳說與零星海圖推測出的航線,小心翼翼地向蓬萊洲外圍島嶼靠近。幾天后,他們終于發現了一座有炊煙升起的小島,規模遠小于主島,似是蓬萊洲的外圍附庸。
不敢貿然靠岸,他們將船藏在一處隱蔽的礁灣,老趙親自帶著通譯和兩名最機靈的部下,乘著小舢板,偽裝成被風浪打散、漂流至此的商賈,接近了島嶼的一處小漁村。
村民們的服飾與中原略有相似,卻更顯古樸,見到他們這些陌生人,先是警惕,但在看到舢板上那些光潔的瓷器和絢麗的絲綢后,眼中露出了難以掩飾的好奇與渴望。
通譯操著生硬的蓬萊方,夾雜著手勢,訴說著“遭遇風浪,貨物受損,懇求補給”的遭遇。一位看似村中長老的老者出面,仔細檢查了他們的貨物,尤其是那光滑如玉的瓷碗和柔滑如云的絲綢,嘖嘖稱奇。
“你們……從西邊來的?”長老問,眼神銳利。
“是,是從…閩越一帶出海,本想往南邊去,不想遇到了大風…”老趙賠著小心回答。
長老沉吟片刻,并未完全相信,但似乎對他們的貨物很感興趣。“可以給你們淡水和食物,但你們需用這些來換。”他指了指瓷器和絲綢。
交易進行得意外順利。村民拿出了腌魚、干果和一種口感獨特的塊莖食物。老趙等人則“慷慨”地拿出了部分瓷器與絲綢。在交易過程中,老趙和部下們狀似隨意地觀察著村中的一切。
他們注意到,村民使用的漁網線堅韌異常,非麻非葛;修補漁船的木材之間,用一種黑色的、粘稠的膠狀物填充縫隙,水潑不透;甚至看到有孩童玩著一種木制的、結構奇巧的連桿小玩具,一動起來,能做出復雜的動作。
老趙心中激動,卻不敢表露。他故意拿出一個準備已久的、內部機括有些損壞的漢式指南針(司南),向長老請教:“長老,我等在海上迷失方向,此物似有損壞,不知貴處可有匠人能修?”
那長老接過司南,仔細看了看其磁勺與底盤,眼中閃過一絲訝異,隨即搖頭:“此物結構精妙,非我等村野匠人能修。或許…主島上的大匠們可以。”他頓了頓,意味深長地看了老趙一眼,“不過,主島不是誰都能去的。”
老趙心中凜然,知道對方起了疑心,不敢再深問,連忙道謝作罷。
當夜,他們不敢久留,補充了淡水食物后,立刻趁著夜色撤離。然而,就在他們的小船即將駛離礁灣時,后方突然亮起了數點火把,隱隱有呼喝之聲傳來!
“被發現了!快走!”老趙低吼,眾人奮力劃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