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元十一年的海風格外潮濕,帶著咸腥氣息卷入未央宮。張沐呈上的航海日志在御案上攤開,墨跡斑駁的記錄間藏著一個驚人的消息:
“東海外千五百里,有島民稱其地為‘澶州’,林木參天,有土人以漁獵為生。”
阿嬌指尖撫過“澶州”二字,眸光微動:“澶州...可是《山海經》中所載的海外仙山之一?”
“臣詢問過隨船方士,確與古籍記載相符。”張沐又展開一幅海圖,上面勾勒出連綿的群島,“破浪號繼續向東,在澶州以北又發現大片陸地,當地土人稱之為‘夷洲’。”
劉榮湊近細看,驚嘆道:“這海域竟如此遼闊!姑姐,我大漢疆域...”
“陛下的疆域,”阿嬌微笑指向海圖,“在這里才剛剛開始。先帝在時,曾與太史令研討古籍,認為《山海經》所載并非全然虛妄。海外有仙山,山上多金玉,此乃天賜我大漢之福。”
她立即下令組建東海船隊,命張沐為統帥,探索這些新發現的島嶼。然而朝堂之上,反對之聲如潮水涌來。
周太傅須發皆白,痛心疾首:“陛下!長公主!海外蠻荒之地,何必勞民傷財?當年徐福東渡,耗費巨萬,終無所獲啊!”
“太傅此差矣。”阿嬌命人抬上幾個木箱,“這是破浪號帶回的物產。”
箱蓋開啟,滿殿嘩然。箱中不僅有碩大的珍珠、血紅的珊瑚,還有各種從未見過的香料和珍奇木材。
“這些,都是從澶州和夷洲帶回的。”阿嬌拿起一串龍眼大的珍珠,“太傅說說,這是否算‘無所獲’?”
老太傅啞口無。
在阿嬌的堅持下,東海船隊很快組建完成。然而就在船隊即將啟航時,一個意外發生了。
深夜,船廠突然起火,三艘新造的海船毀于一旦。現場發現的縱火痕跡指向一個神秘的標記——三足金烏。
“這是...”張沐檢查標記后神色凝重,“倭國的圖騰。”
“倭國?”阿嬌蹙眉。那個東海島國,竟敢把手伸到中原?
劉無采查證后回報:“倭國近年來統一了各部落,新任天皇野心勃勃。他們似乎...也盯上了澶州。”
阿嬌冷笑:“那就看看,誰的動作更快。”
她立即增調戰船,加強船隊護衛。同時秘密派出使者,聯絡夷洲土著,建立據點。
三個月后,船隊滿載而歸。帶回來的不僅是珍寶,還有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倭國已經在澶州南部建立據點!
“好個倭國!”劉榮大怒,“竟敢覬覦我大漢疆土!”
阿嬌卻顯得很平靜:“陛下不必動怒。既然他們先到了,我們就...換個地方。”
她指向海圖上更東方的位置:“破浪號在返航時,發現了一條向東的海流。古籍有云‘東極之國有扶桑’,或許順著這條海流,能找到日出之地。”
這個大膽的計劃讓所有人都倒吸一口涼氣。
“長公主,”周太傅顫聲道,“再往東就是無盡汪洋,自古無人能返啊!”
“正因為無人能返,才更要去。”阿嬌目光堅定,“太史令曾,海外別有天地。若能找到新地,可為我大漢開萬世基業。”
在阿嬌的堅持下,第二支船隊開始組建。這次的目標很明確:向東航行,尋找傳說中的扶桑。
然而就在船隊籌備期間,阿嬌在做一件更讓人意想不到的事——她要在長安建造一座觀星臺。
“觀星臺?”劉榮不解,“姑姐要觀星做什么?”
阿嬌指向夜空:“陛下可記得,去年彗星襲月,太史令預邊關有戰事,后來果然應驗?觀星可知天文,天文關乎農時,更關乎國運。”
她憑借前世記憶中對星象的觀察和理解,結合太史令的學識,開始系統地記錄星象變化。當她說出“五星連珠主大吉”時,連最博學的張沐都贊嘆不已。
“長公主對星象的見解,竟比太史令還要精深。”張沐由衷佩服。
阿嬌微笑:“不過是多讀了些宮中所藏典籍,又與太史令請教得多罷-->>了。”
觀星臺的建造遭到方士們的強烈反對。他們聲稱觀星是窺探天機,會招致天罰。
果然,觀星臺建到一半時,長安突發地動!雖然震級不大,但足以讓百姓恐慌。
“看!這就是天罰!”方士們在街上煽動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