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晚上,宿舍里難得人齊,幾個來自不同國家的女孩聊起了各自專業的趣聞軼事。同宿舍黎畫比劉曉藝高一級,是新聞系的正式留學生,性格爽利,見識也廣。
“我們班那才叫精彩呢,”黎畫盤腿坐在沙發上,啃著蘋果,語氣帶著一絲嘲諷,“有幾個‘大神’,那真是煙酒都來,派對動物。
你幾乎很難在課堂上看到他們完整的身影,除非是點名計入成績的重要講座。”
由美子驚訝地睜大眼睛:“新聞系課程那么重,他們不擔心掛科嗎?”
“誰知道呢?也許人家有別的門路,或者根本不在乎吧。”黎畫聳聳肩,“他們那個小團體,打扮時髦,出手闊綽,夜生活豐富得很。感覺來上學更像是為了體驗一種生活方式,或者積累所謂的人脈,至于讀書……可能排在很后面吧。”
她頓了頓,壓低了聲音:“而且,新聞系里有些人的想法挺極端的。
一部分是拜金主義,崇拜財富和權勢,談間離不開哪個同學又買了限量款,哪個家族又有什么產業。另一部分則恰恰相反,帶著強烈的仇富心態,或者說是……對特定群體的偏見。”
劉曉藝若有所思地接話:“是指對我們這些留學生嗎?”
“特別是對來自華國,或者其他他們認為‘落后’地區的學生。”
黎畫肯定地點點頭,語氣有些無奈,“他們有些人,帶著一種莫名其妙的優越感,覺得我們從教育體系到思維模式都落后于西方。
他們會在討論中刻意忽視你的發,或者在你用某個理論時,用一種‘你居然也知道這個’的驚訝眼神看你。仿佛我們來到這里,是占了他們多大的便宜。”
小主,這個章節后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后面更精彩!
這種隱形的壁壘和偏見,劉曉藝在一些跨專業的公共課上也曾隱約感受到。
某些小組合作時,當她提出建議,總會有人下意識地先質疑其可行性,直到她用無可挑剔的數據和邏輯證明自己。那種需要比別人多付出幾分努力才能獲得同等認可的感覺,她并不陌生。
“但是,”黎畫話鋒一轉,臉上露出一絲玩味的表情,“這種‘不友好’也是看人下菜碟的。
對于那些實力強橫到根本無法忽視、甚至能反過來給他們帶來壓力的留學生,他們反而會敬而遠之,不敢輕易招惹。”
比如洛錦川。
想到這個名字,劉曉藝的嘴角不自覺地微微上揚。那個在她生命中占據著最重要位置的男生。
洛錦川與她不同,他不是交換生,而是憑借極其優異的本科成績、近乎滿分的標準化考試結果,以及業內泰斗阿爾伯特教授的親自推薦信,正式考入哥大傳統媒體研究與管理專業的研究生。
他是完全意義上的留學生,是從激烈的申請競爭中脫穎而出的佼佼者。
阿爾伯特教授在傳媒學界地位尊崇,能被他收入門下,本身就是一種實力的象征。
洛錦川不僅學術能力出眾,在涉及媒體管理與商業策略的課題上,往往能提出連教授都贊賞的犀利見解。他沉穩內斂,氣場強大,雖然平時低調,但無人敢小覷。
喜歡重回90,這次我要青春不后悔請大家收藏:()重回90,這次我要青春不后悔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