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重要的是,教授對自己得意門生的重視程度,某種程度上也代表了學校對其的認可和資源傾斜。
像洛錦川和劉曉藝這樣,成績斐然、能力突出,穩穩站在學術金字塔尖的留學生,他們的地位是憑借硬實力奠定的,難以撼動。
那些新聞系里拜金或仇富的學生,或許敢在背后對普通留學生嚼舌根,或許會酸一下劉曉藝這樣的交換生,但面對洛錦川,他們通常的選擇是避開。
不會主動與他發生正面沖突,甚至在必要的場合,還會維持表面上的客氣。
因為他們清楚,招惹一個被權威教授高度重視、未來很可能在業界擁有話語權的人,并不明智。
這種“敬而遠之”,與其說是尊重,不如說是一種基于利弊權衡的現實選擇。
“說到洛師兄,”黎畫笑著看向劉曉藝,“他可是你們這類‘尖子生’的代表了。有他在,感覺我們系的那些人都收斂不少,至少不敢太明目張膽。畢竟,阿爾伯特教授護短是出了名的。”
劉曉藝笑了笑,沒有接話,心里卻泛起一絲暖意和驕傲。她想起和洛錦川異國戀的那段時光,隔著時差的視頻通話,分享彼此的學習進展,互相打氣。
如今,她終于也來到了這里,憑借自己的努力,站在了與他同樣的高度,呼吸著同一片天空下的空氣。
他們不再是隔著太平洋遙遙相望,而是可以在圖書館并肩自習,在校園里散步討論,在周末做一頓中餐慰藉彼此的中國胃。
這種并肩前行的感覺,真好。
她走到窗邊,看著樓下步履匆匆的學生們,不同膚色,不同國籍,懷揣著各自的夢想與掙扎。
這座享譽世界的象牙塔,并非只有陽光與書香,也存在著嫉妒、偏見、勢利和各種各樣的明暗面。
但她不怕。
她的專業知識扎實,成績單足夠亮眼,這是她安身立命的根本。那些酸酸語,影響不了她分毫。
至于其他系那些不太友好的目光和心態,她更無需在意。在這個崇尚實力和競爭的環境里,當你足夠強大,強大到讓他們望其項背時,那些噪音自然會遠去。
就像洛錦川那樣。劉曉藝深吸一口清冽的空氣,目光變得愈發堅定。
她來此求學,是為了汲取知識,拓寬視野,是為了成為更好的自己。
她的戰場在課堂,在圖書館,在未來的職業領域,而不在那些無謂的人際糾葛里。
她抱緊了懷中的書,書的重量讓她感到踏實。
接下來的目標是沖擊學期最高榮譽獎學金,以及參與阿爾伯特教授主導的一個關于新媒體融合的前沿研究項目——據說,洛錦川也是項目組成員之一。
挑戰依然很多,學業壓力從未減輕。但劉曉藝知道,她走的每一步都堅實有力。在這個世界的十字路口,她會繼續用實力證明自己,讓所有偏見在成績面前啞口無,也讓那個與她并肩的人,始終能為她感到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