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藝加入后不久,就有幸親身體驗了杰克運作的兩個代表性項目。
第一個就是農場合作項目是與紐約州北部“陽光溪谷有機農場”的合作。
這家農場以出產高品質的獼猴桃、玉米和散養雞蛋、牛油果聞名,但也面臨著許多中小型農場的共同困境——分銷渠道有限,尤其在收獲旺季,大量集中成熟的果實若不能及時銷售和處理,只能眼睜睜看著它們爛在地里,損失慘重。
杰克敏銳地抓住了這個痛點。他帶著精心準備的方案找到了農場主老布朗,提出了一個雙贏的計劃:
在獼猴桃和玉米的集中成熟周,由社區服務社組織一批學生志愿者,利用周末前往農場,在農場員工的指導下,進行為期兩天的集中采摘、分揀和初步包裝。
作為回報,農場需以遠低于市場批發價的“成本友情價”,直接向哥大學生供應一部分當季最優質的水果、雞蛋和牛奶,并在學校食堂開設專屬窗口。
同時,農場需支付給社團一筆極低的象征性“組織管理費”,并視情況給予志愿者們一些新鮮農產品作為酬勞。
老布朗幾乎沒怎么猶豫就答應了。對于他而,這幾乎是一筆無本萬利的買賣:學生們是公益性質的勞動,人工成本幾乎為零;
快速處理掉積壓的成熟作物,避免了巨大的浪費和損失;更重要的是,這相當于直接打開了一個穩定且頗具消費能力的大學市場,是一次絕佳的品牌推廣。
那個周末,劉曉藝和三十多名外勤組員,乘坐學校租用的大巴,早早來到了“陽光溪谷”。
深秋的農場空氣清冽,一望無際的獼猴桃藤架上掛滿了沉甸甸的果實,金黃的玉米田在陽光下閃爍著光芒。
在農場工人的簡單培訓后,大家戴上手套,拿起工具,投入了熱火朝天的勞動。
劉曉藝負責的是獼猴桃的分揀,需要根據大小、軟硬和品相,將它們分裝到不同的籃子里。
這項工作看似簡單,卻需要耐心和細致的觀察。她彎著腰,在藤架間穿梭,手指小心翼翼地觸摸著每一個毛茸茸的果實,感受著它們成熟的度。汗水浸濕了她的額發,腰背也傳來酸澀感,但當她看到一筐筐分類整齊、散發著清甜果香的獼猴桃被運走時,心中充滿了勞動的成就感。
兩天的高強度勞動,他們幫助農場完成了近五英畝獼猴桃和大量玉米的搶收。老布朗看著倉庫里堆積如山的勞動成果,笑得合不攏嘴。
結算時,他非常大方,不僅嚴格按照協議支付了費用,還額外贈送給社團每人一打絕對新鮮、沒有任何激素的散養雞蛋和五顆碩大的牛油果作為“特別謝禮”。
回到學校,由杰克牽頭與學校食堂談判設立的“陽光溪谷直供窗口”也很快上線。
學生們驚喜地發現,可以用比超市便宜近三分之一的價格,買到如此新鮮優質的有機水果、牛奶和雞蛋。這個窗口迅速成為食堂最受歡迎的角落之一。
劉曉藝每次路過,看著同學們手中提著的、產自她親手采摘的農場的食物,一種奇妙的連接感油然而生。她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參與的活動,正在實實在在地改變著一些資源的流向,減少著不必要的浪費。
如果說農場之行充滿了泥土的芬芳和收獲的喜悅,那么接下來與沃爾瑪、塔吉特等三家大型超市合作的“臨期商品篩選與救助計劃”,則讓劉曉藝第一次如此直觀地、震撼地直面了美國這個消費天堂背后的巨大陰影——觸目驚心的浪費。
在美國,嚴格的保質期制度和近乎苛刻的商品品相要求,使得大量僅僅因為包裝略有瑕疵、臨近保質期(甚至剛剛過期一兩天)的商品,被無情地從貨架上撤下,直接送入垃圾處理環節。
據統計,美國每年約有40%的食物被浪費,價值超過驚人的1600億美元,而這些被浪費的食物,足以養活數以千萬計的人口。
杰克的社團,正是試圖在這個龐大的浪費鏈條中,扮演一個“拯救者”的角色。
他們與這幾家超市的區域經理達成了協議:社團定期組織志愿者,在超市非營業時間(通常是深夜),進入其倉庫,協助員工對臨期、下架商品進行分揀、歸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