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推出了現炸雞塊和雞柳,5塊錢10塊,比麥當勞便宜多了。”林阿姨自豪地介紹,“還有奶茶和酸梅湯,都是現調現賣。”
劉曉藝好奇地觀察著。小吃區雖然簡單,但很干凈。
兩個電炸鍋冒著熱氣,金黃色的雞塊在油鍋里翻滾,散發出誘人的香味。
旁邊擺著一個大保溫桶,里面是調好的奶茶,旁邊小料盒里裝著珍珠、椰果和紅豆,只要加一塊錢就可以任選。
正是中午時分,小吃區前很快排起了隊。
“要一份雞塊,椒鹽味的。”
“奶茶加兩份珍珠。”
“兩份雞柳,多撒點辣椒粉。”
林阿姨一邊忙活一邊說:“這些小吃可受歡迎了。白領們午休時來買點解饞,逛街的媽媽們給孩子買點零食。很多人順便就會進超市買些東西,帶動了整個店的客流。”
劉曉藝注意到,確實有不少顧客買了小吃后,又進超市購買了飲料、紙巾等其他商品。
這種跨界經營的方式,在90年代末可謂相當前衛。
“這個主意真不錯,”劉曉藝贊嘆道,“是誰想出來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林阿姨笑了:“是你媽和我一起琢磨的。她說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僅要吃飽,還要吃好。咱們超市也要與時俱進。”
下午劉曉藝幫忙看店時,特意觀察了小吃區的經營情況。
發現最受歡迎的居然是1元錢任選小料的奶茶。很多年輕女孩和小朋友都喜歡這種自主選擇的感覺,往往加了珍珠又要加椰果,最后還要撒點紅豆。
一個帶著孩子媽媽笑著說:“這比奶茶店劃算多了。奶茶店一杯要五六塊,這里三塊五就有一大杯,還能自己加料。”
小男孩舉著雞塊蹦蹦跳跳:“媽媽,這個比肯德基好吃!明天還要來!”
傍晚結賬時,劉曉藝驚訝地發現,光是小吃區一天的營業額就達到了800多元,利潤率高達60%。
更重要的是,這些顧客中有三分之一都會順便進超市購物,帶動整體銷售額提升了20%。
回家后,劉曉藝把見聞告訴了劉爸爸。劉明達聽后若有所思:“看來做生意確實要靈活多變。我們超市能成功,就是因為肯創新、懂變通。”
劉媽媽點頭:“是啊,從最初的小賣部到現在的超市加小吃,我們一直在適應顧客的需求。你爸的五金店也要這樣,不能墨守成規。”
晚飯后,劉明達拿出他的五金店規劃圖,又開始興致勃勃地講解起來。
劉曉藝看著父親專注的側臉,忽然明白了一個道理:無論是超市還是五金店,成功的秘訣都在于用心——用心了解顧客需求,用心經營產品質量,用心對待每一個機會。
這一世,她的家人不再是被生活壓得喘不過氣的普通人,而是敢于追夢、勇于創新的創業者。
這種變化,比任何財富都更讓她感到欣慰和自豪。
窗外,早春的晚風輕輕吹過,帶來一絲暖意。劉曉藝知道,無論是父親的五金店夢,還是超市的創新發展,都如同這春風一樣,充滿著生機與希望。
喜歡重回90,這次我要青春不后悔請大家收藏:()重回90,這次我要青春不后悔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