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年初三后,似乎寒假的日子過得飛快,劉曉藝的生活卻絲毫不松懈。
每天清晨,當大多數人還沉浸在年節的慵懶中時,她已經開始了規律的學習。無論走到哪里,她的背包里總是裝著英語詞匯書、托福真題集和雅思模擬題。
在超市幫忙的間隙,只要稍有空閑,她就會鉆進小倉庫——那里被員工們戲稱為“曉藝的自習室”。
在一堆紙箱和存貨中間,她支起一張折疊桌,擺上臺燈,就能沉浸在學習的世界里。
午休前的半小時更是雷打不動的學習時間,員工們都已經習慣了她專注的身影。
“曉藝姐,這個英語時態我總是搞不懂。”一天中午,林阿姨的女兒小雨怯生生地敲開倉庫門。
劉曉藝放下手中的真題集,笑著招手:“來吧,我教你。”
小雨是附近初中的學生,英語和數學成績不太理想。劉曉藝發現她的問題不是不努力,而是學習方法不對。
于是主動提出幫她補習幾天。
“記單詞不能死記硬背,要聯想記憶。比如reject,你可以想象在扔垃圾時re-ject的動作。”
“數學應用題要先理清數量關系,畫個線段圖就一目了然了。”
劉曉藝把自己從洛錦川那里學來的“武林秘籍”傾囊相授,還結合自己的學習經驗總結出更易懂的方法。
幾天下來,小雨的成績明顯提高,學習興趣也大增。
“曉藝姐,你教的方法真好用!”小雨興奮地展示著作業本上的紅勾,“昨天英語小測我得了85分呢!”
看著小姑娘開心的笑臉,劉曉藝也感到由衷的欣慰。知識的意義,不僅在于改變自己的命運,更在于能夠幫助他人。
寒假的最后一周,劉曉藝約了周漾一起去市里的電子城。新學期聽說學校要在宿舍拉網線,她決定買一臺筆記本電腦,方便以后寫稿件、做策劃案,也能更好地整理資料。
90年代末的電子城堪稱科技前沿的縮影。琳瑯滿目的電子產品讓人眼花繚亂,從笨重的臺式機到新潮的筆記本電腦,從各種品牌的打印機到最新款的數碼相機,應有盡有。
“這也太貴了吧!”周漾看著標價牌咋舌,“一臺筆記本要一萬多?都夠買多少斤豬肉了!”
劉曉藝也被價格嚇了一跳,但還是堅定地說:“這是必要的投資。以后寫論文、做節目策劃都離不開電腦。”
兩人穿梭在各個攤位間,比較著不同品牌和型號。銷售員們賣力地推銷著:
“這款ibmthinkpad是最新款,皮實耐用,就是重了點。”
“東芝這款輕便,適合女生用,就是價格貴些。”
“國產的聯想也不錯,性價比高。”
經過仔細比較,劉曉藝最終選中了一臺ibmthinkpad。
雖然外觀笨重,像塊黑磚頭,但性能穩定,鍵盤手感好,最重要的是耐用且可以加硬盤,內存感人——這對經常要帶著電腦奔波的學生來說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