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算……明淵為天下學子,盡一份綿薄之力!”
整個狀元樓,在這一刻,落針可聞。
所有人都被陸明淵這番話給震住了。
五百兩白銀!
說不要就不要了?
還要拿出來,請天下寒門學子住店?
短暫的死寂之后,是比之前更加猛烈的轟動!
“陸案首高義!”
“高義啊!我輩讀書人的楷模!”
“我……我代天下寒門,謝過陸案首!”
一名學子竟是激動地站起身,對著陸明淵的方向,深深一揖。
緊接著,第二個,第三個……
三樓之上,那些出身寒微的舉子,盡皆起身,對著那個小小的身影,行了大禮。
他們的眼中,不再是羨慕或嫉妒,而是發自肺腑的敬佩與感激。
那些出身世家的公子,此刻也是面面相覷,臉上一陣青一陣白。
他們或許能寫出同樣精妙的詩句,卻絕沒有這份胸襟與氣魄。
在這片山呼海嘯般的贊譽聲中,陸明淵只是平靜地回了一禮,然后重新坐下,仿佛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這一夜,狀元樓無眠。
“十歲解元,詩奪魁首,五百兩銀義請天下學子”的消息,迅速傳遍了整個京城的科舉圈。
第二天清晨,關于陸明淵的傳說,已經開始在京城的街頭巷尾,茶館酒肆里流傳。
說書人將昨夜的故事,添油加醋,說得是天花亂墜,引來陣陣喝彩。
“話說那陸神童,身高不過五尺,面如冠玉,站在那滿樓天驕面前,竟是氣度非凡。”
“他提筆揮毫,筆走龍蛇,頃刻間便是一首千古絕唱……”
三天之內,陸明淵的名字,響徹京都。
從他十歲中舉,天賜男爵的傳奇,到他勇奪狀元樓詩魁的風采,再到他一擲千金,義請學子的胸襟。
每一個故事,都足以讓人津津樂道。
“大乾王朝數百年第一天才”,這個名號,被無數人掛在了嘴邊。
一時間,狀元樓門庭若市,無數人都想來一睹這位傳奇神童的真容。
有真心拜訪的學子,有好奇的百姓,更有各方勢力派來刺探的探子。
然而,陸明淵卻仿佛從人間蒸發了一般。
他根本不在意這些虛名,第二天一早,便帶著若雪和趙浩然派來的幾名護衛,悄然離開了狀元樓。
他換上了一身普通的布衣,像一個真正的好奇孩童,穿梭在京都繁華的街巷之中。
他去看天橋下的雜耍,聽胡同里的京韻大鼓;他去嘗東來順的涮羊肉,吃護國寺的小吃。
他站在寬闊的朱雀大街上,看著南來北往的馬車與行人,感受著這座千年帝都的脈搏。
這樣的日子,悠閑而充實。
轉眼,便是半個月過去。
京城中的氣氛,隨著會試日期的臨近,一天比一天緊張凝重。
空氣中,仿佛都彌漫著筆墨與期望的味道。
陸明淵也結束了閑逛,回到狀元樓,每日閉門不出。
他將四書五經、歷代策論溫習了一遍又一遍,將自己的狀態,調整到了巔峰。
會試之日,終于到來。
天還未亮,整個京城便已蘇醒。
數千舉人,從京城的各個角落涌出,如百川歸海,匯向同一個方向——京都貢院。
陸明淵也在張孝純、李慕白等人的陪伴下,隨著人流,來到了那座氣勢恢宏的建筑前。
貢院門前,人潮如織,匯聚了來自大乾王朝四面八方的才子。
他們或昂首挺胸,或神色凝重,或交頭接耳,每個人的眼中都燃燒著名為“功名”的火焰。
在這片由青衫構成的海洋里,那個十歲的身影,顯得格外單薄。
陸明淵仰頭望著那高懸的“為國求賢”匾額,眼神平靜得像一汪深不見底的古潭。
“陸小弟,莫要緊張,以你的才學,定能高中!”
張孝純拍了拍他的肩膀,給他打氣。
陸明淵回過頭,對他們笑了笑:“張兄,李兄,諸位,我們……龍門前再會。”
說罷,他不再多,隨著人流,一步一步,堅定地走向了那座決定無數人命運的龍門。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