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大人拍著胸口說道。
朱元璋聞正要發怒,見他風塵仆仆的憔悴模樣,又心軟下來。
”瞎想什么!”
”朕身子好得很!”
”是有要事與你商議,才急召你回來!”
胡大老爺聽聞此,隨手抄起一張圓凳坐下,不耐煩地說道:
”既如此,何必這般火急火燎?”
”我這不是怕您老人家有個好歹嘛!”
胡大老爺咂了咂嘴,轉頭對著侍立一旁的宋利吼道:
”宋利!你是怎么做事的?”
”這點眼色都沒有?”
”沒瞧見我茶飯不思的模樣?”
”快去備些茶點來!”
”記著!不要點心,讓御膳房正經做些吃食,餓得緊了!”
宋利平白挨了頓訓斥,滿腹委屈卻不敢發作,只得眼巴巴望向朱元璋。
朱元璋見狀連忙吩咐:
”去吧,讓御廚照胡愛卿的口味準備。”
宋利暗自瞥了胡大老爺一眼,匆匆領命而去。
見宋利灰頭土臉地退下,胡大老爺這才舒展身子,拖著圓凳挪到御案前,懶洋洋地趴在上面問道:
”陛下,這會兒清凈了,到底出了什么要緊事?”
”不是臣多心,依臣對陛下的了解,除非龍體欠安這等大事,您斷不會如此著急。”
朱元璋望著眼前這個毫無臣子儀態,困得睜不開眼的胡大老爺,終于明白他為何如此驚慌。
確實,胡大老爺慌了神。
他心知肚明,自己在大明逍遙快活的底氣,一是倚仗系統相助,二則源于對”歷史”的先知先覺。
雖說他一直提防著朱元璋,但只要這位不突然發瘋,自己便性命無憂。
畢竟他胡大老爺從不觸碰朝堂禁忌,整日里只顧著擺弄些無傷大雅的嗜好。
這些消遣連律法都未曾觸犯。
若連這都要管束,未免太說不過去了。
正因如此,隨著對朱元璋的了解日漸加深,胡大老爺活得越發恣意。
誰知突然接到圣躬違和的訊息,怎能不叫他方寸大亂?
他是真怕啊!
生怕一覺醒來,這世道變得面目全非。
長生未得,退路未備。
多少奇思妙想尚未實現。
怎就平地起風波了?
嚇煞人也!
朱元璋察覺到胡惟庸發自心底的惶恐,先是一怔,隨即展顏而笑。
朱元璋臉上浮現出溫暖而欣慰的笑容,眼中還帶著幾分感動。
他輕拍胡惟庸的肩膀,笑道:“哈哈,還是惟庸懂咱的心思!”
“若是尋常小事,咱頂多寫封信與你商議。”
“但這次不同,咱當時是真慌了!”
“不騙你,咱竟然怕了!”
“這一怕,咱腦子里就一個念頭——得找你們這些老兄弟商量!”
“不光是你,徐達也被咱叫來了。”
胡惟庸一聽,猛地直起身子,急切道:“快說!究竟何事?”
“什么事能嚇到你?”
“當年戰場上刀光劍影你都面不改色,如今當了皇帝,反倒膽小了?”
朱元璋聞,笑得更加開懷。
果然啊!
還是胡惟庸、徐達這些老兄弟最懂他!
這一刻,朱元璋終于放下了連日來的憂慮,笑著說道:“不急,先不提這事!”
“你既已回來,咱君臣聯手,還有何可懼?”
“你先用膳,吃飽了咱再細說!”
胡惟庸非但沒解惑,眉頭反而皺得更緊。
朱元璋竟憂心忡忡,直到見他才稍緩——這說明此事連皇帝都束手無策。
這結論著實駭人!
堂堂大明開國之君,竟有解決不了的難題?
簡直匪夷所思!
這可是朱元璋啊!
不談權勢,單論他的性子——豈會輕易認輸或低頭?
他向來信奉“一力破萬法”!
若問題棘手,便解決提出問題的人。
殺得夠多,問題自然消失!
可如今,竟讓他感到棘手?
這事得多麻煩?
光是想想便令人脊背發涼!
即便宋利奉上御膳房精心準備的五菜一湯,皆是胡惟庸最愛之物。
可他心不在焉,食不知味,草草扒完一碗飯,便直直望向朱元璋。
意思很明確——
飯已用完,該談正事了!
“你啊,這性子可真夠倔的!”
“總說我急躁,我看你這脾氣也不見得比我強到哪兒去!”
“得了,動身吧!”
“這事得叫上標兒一塊兒商議,畢竟是他最先察覺的!”
朱元璋瞧著胡大老爺抹抹嘴隨手丟開碗筷的模樣,忍不住斜睨了他一眼,順口埋怨了兩句。這些年來背負的罵名,到底讓他心里憋著股悶氣。
此刻放松下來,可算逮著機會說上兩句,自然不肯放過。
胡大老爺此刻哪有閑心計較這些。
他現在滿腦子就一件事——
必須立刻查個水落石出!
這火燒眉毛的關頭,他連半刻都等不及了。
看著胡大老爺沉默不語的模樣,原本焦躁的朱元璋反倒舒坦了幾分。仿佛所有煩惱都轉嫁到了對方肩上似的。
君臣二人一路無,晃晃悠悠地來到了東宮門前。
朱標早已接到通報,早早站在宮門口恭候。
“參見父皇、伯父!”
“嗯!”
朱元璋含笑擺手,胡大老爺也點頭示意。
不過眾人并未前往正殿,而是在朱標引領下轉向了側殿。胡大老爺老遠就注意到這側殿不同尋常——四周密密麻麻站著持刀執戟的禁軍,將整座殿宇圍得鐵桶一般。
看來此事非同小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