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句看似勸誡,卻字字戳心。
藍玉雙眼赤紅,當場就要拼命。
無子一事,正是他此生最大的痛。
他為何收那么多義子?
就是為了死后香火不斷。
可李景隆偏往他痛處戳,藍玉如何不怒?
二人一鬧,便鬧得天翻地覆。
別看李景隆被戲稱為“大明戰神初代目”,戰績一塌糊涂。
可話說回來,能成“紙上談兵”的典型,自然有其道理。
平心而論,只要不是真正統兵打仗……
論兵書兵法、沙盤推演,乃至單打獨斗,李景隆還真沒服過誰。
他確實有幾分本事。
這不,藍玉一動手,雖說是沙場老將……
可幾番交手下來,竟與李景隆打了個不相上下。
李景隆正值壯年,身強體壯自然占了優勢。
李文忠自幼對李景隆管教甚嚴,棍棒之下逼著他習武練功,筋骨打熬得極為扎實。
二人交手便打出了火氣。
眼看僵持不下,不知誰先喊的親兵助陣。
一方動了手,另一方自然不甘示弱。
場面頓時亂作一團。
傅友德起初還想勸阻。
見此情形干脆退到一旁冷眼旁觀。
他知道事情鬧到這個地步,已經無法收場。
這事遲早要傳到朱元璋耳中。
到時候看這兩個混賬如何交代。
消息傳到朱元璋父子那里,老朱勃然大怒。
”兩個混賬東西!”
”都是朕欽點的主帥,敵人都沒見著,在應天城里自己人先打起來了?”
”這就是他們當主帥的本事?”
”標兒,你去一趟!”
”好好教訓教訓他們!”
”告訴他們,朕手下不缺能領兵打仗的!”
”想鬧就留在應天城鬧一輩子!”
朱標沉著臉點頭,撣了撣衣袖大步離去。
看他陰沉的面色,這位太子殿下顯然心情極差。
這些將領原本都是為朱標準備的。
誰知第一次正式擔任主帥,統率區區幾千人馬就鬧出這等丑事。
這不僅是打朱元璋的臉,更是在打朱標的臉。
他怎能不怒?
更讓朱標窩火的是,父皇那代的文臣武將個個出色。
到了自己這里,好不容易冒出兩個人才,卻是這般表現。
簡直天壤之別,實在丟人現眼。
懷著滿腔怒火趕到五軍都督府,見眾人還在混戰,朱標再也按捺不住。
砰!
平日溫文爾雅的太子大步上前,當胸一腳將李景隆踹開。
轉身又一腳踢在藍玉屁股上。
”哪個敢偷襲你藍爺爺!”
藍玉怒不可遏地轉身,卻對上一張陰沉的圓臉。
看清來人,頓時渾身一顫,擠出一絲諂笑。
”原來是太子殿下駕到!”
李景隆與藍玉身上的傷痛,遠不及朱標此刻心頭之沉重。
眾人見兩位將軍收了手,便也紛紛停住動作。
朱標陰沉著臉不發一語,徑直坐到廳堂正中的太師椅上。
他振袖拂衣,雙腿交疊而置。
身子斜倚在扶手旁,
指間摩挲著溫潤的玉扳指,
半闔眼眸掃視階下眾人。
”怎么停了?
接著打啊!
本宮見過戰場廝殺,
也見過市井斗毆,
唯獨沒見過兩位將軍領著親兵大打出手。
今日倒要開開眼界!
放心打,
就算也無妨。
本宮既負監國之責,
調兵遣將不過一道口諭的事。
打完再說其他。”
此一出,
藍玉與李景隆頓時氣焰全消。
方才還打得鼻青臉腫的親兵們,
此刻也都噤若寒蟬。
尋常皇子將領怕是壓不住這場面,
但朱標豈是等閑?
這位自少年時代便隨朱元璋理政的太子,
更是屢次從盛怒的皇帝手中救人的東宮之主。
在眾人心中,
這位太子爺與皇帝陛下往往別無二致。
此刻太子震怒,
誰還敢造次?
”史上最穩太子”絕非虛。
這是朱元璋耗費無數心血培養的結果。
朱標亦不負厚望。
自內閣設立,
朱元璋逐步放權以來,
太子已實際執掌朝政。
若非皇帝仍在朝會露面,
朱批偶爾出現,
眾人怕是要將他視作真正的君王。
朱標借此良機,
在朝堂軍中廣布威勢。
正是這般雷霆手段,
令藍玉二人徹底臣服。
他們心知肚明,
今日若敢違逆,
太子真能讓他們永不翻身。
此次出征本非無人可用,
徐達等老將統兵十萬亦不在話下。
不過是朱元璋覺得殺雞焉用牛刀,
才未遣這些宿將出馬罷了。
不過若是選出的人不爭氣,非要鬧出些亂子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