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默接過畫紙。
畫面觸感粗糙,炭筆的痕跡很重。
畫中,一個高大的背影站在沖天的火光前,那身形輪廓,赫然是他自己。
然而,在那背影的陰影里,卻隱隱透出另一個截然不同的輪廓——寬肩、微駝,帶著一種老派學究的氣質。
兩個背影,在火光前詭異地重疊、融合,仿佛下一秒,那個潛藏的影子就要徹底吞噬前者。
它與他在鏡中看到的“教師”幻影,完全重合。
他沒有像林小雅預想的那樣憤怒或驚恐,更沒有將畫焚毀。
他只是將畫紙平鋪在唯一的工作臺上,打開了一盞小小的紫外線燈。
幽紫色的光芒照射下,奇跡發生了。
在畫紙粗糙的纖維深處,一些極淡的、水波狀的熒光紋路緩緩浮現出來。
那紋路與他在石碑殘響中看到的“記憶場”波動,同根同源。
“它在借她的手,繼續畫我。”沈默的聲音冰冷如鐵,不帶一絲感情。
那個東西,那個污染源,不僅存在于鏡面反射中,它還能通過被污染者的精神,影響現實,甚至創作。
這個發現讓他不寒而栗。污染的深度,遠超他的想象。
他立刻著手設計了一個新的實驗,他稱之為“認知剝離實驗”。
他通過加密語音,請求蘇晚螢在完全不透露他近況的前提下,分別致電三位曾與他緊密共事的市局警員,請他們用幾個關鍵詞,描述“沈默探長的典型行為特征”。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