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百姓而,朝廷官吏發再多的公文,都不如水利官員有良心,在修建堤壩時,別偷工減料,都不如稅官更加清廉,少克扣百姓稅錢。”
孩童聲響清脆,擲地有聲。
“這”
這番話說完,宋濂卻是當場呆滯。
這話說的,的確有道理,而且直擊時政啊。
要知道,如今朝廷官員的確存在此弊病,眾人都擺出高高在上的官威,而真正接觸民生,了解百姓的官吏,卻被眾人譏諷嘲弄。
這就導致眾官員,嘴上說著濟世安民,其實只是在朝堂上沾名釣譽,想要謀取更高的官職罷了。
別說濟世安民,即便讓他們勸諫一下陛下的不當之處,恐怕他們都會被嚇死。
圣賢書,全都讀到狗肚子里去了。
還不如去地方,做一個水利之類的小官,直接和百姓打交道。
起碼還可以做點實事。
這些全是宋濂久經朝堂,才得出的感悟。
他萬萬沒想到,竟然會從一個孩童口中,說出這樣的話。
“這是你們先生講的嗎?”
宋濂緊忙問道,這些話,絕非一個孩童能領悟的,一定是教書先生教導出來的。
難道,是那位神秘大儒教的?
“不是。”
沒成想,這孩童卻是搖了搖頭:“這是我們少爺講的。”
“少爺?”
宋濂一怔,又是那位少爺?
他居然在政事上,還有此等見解?
一時間,宋濂對這位少爺愈發好奇起來。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