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話,宋濂又是一陣感慨,接著看向那孩童說道。
“當然可以!”
幾個孩童們玩心正盛,當即蹦蹦跳跳的帶起路來。
在路上,為首的孩童還在笑盈盈的問道:“先生,你們都是讀書人嗎?”
“呵呵,對啊。”
宋濂一摸胡須,輕笑著說道:“老夫我年少時,條件比你們還要艱苦,你們能有讀書的機會,一定要好好讀書。”
“以后考取了功名,輔佐君王治理社稷民生,傳下圣人道統,才不負現在的辛苦,記住了嗎?”
宋濂趁此機會,在這教導起孩童來。
然而這幾個孩子一聽,卻是連連搖頭:“先生,我認為你說的不對。”
“嗯?”
宋濂一怔,旋即和劉伯溫對視一眼,都不禁心底發笑。
從前都是他教誨別人后,別人急忙點頭應是,哪有像這個孩童似的,竟然反駁自己不對?
他當即覺得有趣起來,輕笑著問道:“那你說,我說的哪里不對?”
“讀書的目的!”
孩童果斷的說道。
“目的?”
宋濂原本以為,自己會聽到孩子們幼稚的話語,但卻沒想到,這孩童所說之,居然還意味深長的樣子。
他眉頭輕皺:“那你說讀書是什么目的?不就是治國平天下嗎?”
要知道,這可是儒生畢生的追求啊。
無論你的先生是何人,但凡是儒生,都得承認這一點。
怎么這孩子看著知書達理的樣子,還會提出反駁?
“不不不,儒生們喊的口號是治國平天下,但其實,就是為追求功名利祿,自尋的借口罷了。”
“他們大部分都是人浮于事,真的想給天下黎民做事,那不如去做一個農業賦稅水利方面的官吏,這樣對百姓而,更加實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