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五。
寅時初刻,天色未明,整個京城還籠罩在深沉的夜色里。
唯有承天門外,已是人影攢動。
李鈺身著嶄新的青色貢士服,頭戴三枝九葉頂冠。
與其余三百名新科貢士一同,靜候在威嚴的宮門之外。
一眾新科貢士都心情激動緊張,寒窗苦讀數十載,終于到了這最后的關頭。
無數火把將宮門前照得亮如白晝,映照著一張張充滿期盼的臉龐。
禮部的官員們早已就位,神情肅穆。
引導著貢士們按照會試名次排成整齊的隊列。
李鈺與顧辭遠,這兩位并列的會元,自然站在了隊伍的最前方。
顧辭遠今年十八歲,身姿挺拔,面容俊朗,已有幾分成熟士子的沉穩氣度。
只是緊抿的嘴唇和蜷縮在袖中握拳的手,顯露了他內心的不平靜。
李鈺十五歲,站在他身旁,身高只到顧辭遠的耳邊,相貌也還有些稚嫩。
但他站姿如松,眼神平靜,已然有成年人的氣度。
當然內心也有一些緊張。
既然已經成了會元,自然想要中狀元。
那才是真正的光宗耀祖。
他眼角余光瞟向一旁的顧辭遠,不曾想顧辭遠也在瞟他。
兩人目光相遇,隨后又縮了回去。
但彼此之間似乎有火花碰撞。
兩人都是解元,會元,當然都想當狀元。
這可是科舉路上最大的榮耀。
顧辭遠更加急迫一些,如果他是狀元,那可就是前所未有的六元及第。
之前能中會元,他沒有太多的意外。
只是沒有想到隔了一天后,居然出現了并列會元。
這可是前所未有的事。
多方打聽后,才知道李鈺是誰。
對方小小年紀竟能當著文武百官的面向皇上討要一個會元。
說明對方也是有真才實學的。
這就讓這次的狀元之爭有了變數,不過顧辭遠還是有信心的。
畢竟他的老師是和顧清瀾齊名的大儒。
這狀元之位我顧清瀾要定了!
身后的貢士們看著并列站立的兩位會元,都是嘖嘖稱奇。
也不知道最后這狀元到底花落誰家。
他們也都參與了下注,而且很聰明地兩邊買。
無論誰是狀元,他們都能賺點。
等到天色逐漸放亮時,有著動靜傳來。
便聽到有聲音道:“宣——新科貢士入宮!”
隨著這聲唱喏,沉重的宮門緩緩開啟。
貢士們在禮部官員的引導下,魚貫而入。
經過侍衛搜檢,確認身無寸鐵后,隊伍踏上了通往皇宮深處的御道。
眾士子不敢亂看,低著頭跟在禮部官員后面。
通道兩側甲士林立,鴉雀無聲。
三百余人的腳步聲在空曠的廣場上回響,更添幾分凝重和肅穆。
穿過一道道宮門,到了此次殿試的地方——奉天殿!
便見殿宇巍峨,飛檐斗拱,散發著令人心悸的皇家威儀。
此時,文武百官早已按品階分列兩側,文東武西,肅然而立。
這些平日里只在傳聞中聽聞的朝廷重臣、各部堂官,此刻就真實地站在眼前。
他們或目光深邃,或面無表情,但無一例外,身上都帶著久居上位者的強大氣場。
數百道目光似有若無地掃過這群新晉貢士,讓許多寒窗苦讀十余年、初次面圣的學子感到呼吸急促,連大氣都不敢喘一口。
站在最前面的顧辭遠,只覺得一股無形的壓力撲面而來,額角已然滲出了細密的汗珠。
他瞟了一眼身旁的李鈺,卻見對方神色如常,不由心底有了幾分佩服。
一個十五歲少年,能在文武百官的注視下而不膽怯。
就這份鎮定和心性,便是一個勁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