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內。
隨著李鈺也成了會元,這次殿試誰會是狀元便開始爭論不休。
總不能再出兩個狀元吧。
而且李鈺和顧辭遠都是解元,會元。
李鈺如果中了那就是大三元。
大景朝還從來沒有出過大三元,榮譽拉滿。
而顧辭遠要是中了,那就更不得了。
小三元是他,大三元也是他,這就是連中六元。
自從科舉取士以來,還從來沒有誰連中六元。
因此京城士子對顧辭遠充滿期待,如果顧辭遠成了狀元,那就是開歷史先河了。
其他人也都對顧辭遠中狀元有信心。
畢竟這是正兒八經的會元。
李鈺雖然也是,但是后補上的,給人的感覺就不那么正規。
因此顧辭遠的呼聲最高。
賭坊又開盤了,李鈺和顧辭遠兩人都是會元,讓京城各大賭坊賠了個底朝天。
這次就想賺回來。
兩個會元,到底誰才能奪得狀元?
很快賠率出來,顧辭遠依然是一賠一,李鈺則是一賠二。
在賭坊看來,李鈺雖然是會元,但肯定還是比不上顧辭遠。
畢竟對方是小三元,李鈺什么也不是。
而且顧辭遠年紀比李鈺大幾歲,那就表示多讀了幾年書。
肯定還是顧辭遠贏面大,因此賠率低一些。
京城百姓聽到又開盤了,再從沖向賭坊。
之前的押注讓他們嘗到了甜頭,還想再來一次。
只是這次押誰呢?
大部分人還是押了顧辭遠,不過也聰明,兩邊都押,這樣無論誰中都能贏。
蘇墨白,馬致遠,高登云包括柳夫子將銀兩全都拿了出來押李鈺贏。
這次還要再狠狠賺一筆。
李鈺有些無語,會元開盤,狀元也開盤。
京城這賭風很重啊!
這次李鈺沒有押注,雖然在皇帝面前露臉了。
但圣心難測,萬一皇上要讓顧辭遠開創科舉歷史先河呢。
六元及第,這可是從來沒有的事。
因此李鈺心里也沒底,想要勸顧清瀾他們不要押。
但大家都很上頭,李鈺卻勸不住,只能作罷。
李鈺回了會館,原本想要安心看書,準備殿試。
結果還沒看多久,便有士子來拜訪他。
這些士子都聽說了李鈺敲登聞鼓,在朝堂上當場作文的事,敬佩不已。
如果不是對自身的才學有絕對的自信,又怎敢去告御狀。
原本會試考完是需要去拜會主考官的。
但眾士子卻被告知取消這個環節了,這讓士子們有些懵逼。
拜會主考官可是很重要的事,這樣他們在京城就有了座師。
有個京官座師,以后遇到什么事,也可以讓座師提點一下。
結果現在座師沒了,眾人便感覺像是無根的浮萍。
有消息靈通的說一眾考官正在接受錦衣衛的調查。
眾士子便明白了,這是真有科舉黑幕啊。
于是義憤填膺,他們寒窗苦讀,唯有科舉才有出路。
如果連這條路都不公平的話,他們讀書還有什么意義。
甚至不少落榜的士子都覺得他們是不是也被打壓了,當然他們沒有勇氣去告御狀。
因此對李鈺越發佩服。
于是無論是考上還是沒有考上的士子都紛紛來拜訪。
想要一睹李鈺的風采。
馬致遠等來自順慶府的士子,又說起了李鈺原本可以奪得小三元。
卻因為陳家插手科舉,導致李鈺縣試,府試都是最后一名。
但李鈺不畏強權,和陳家對抗到底。
喊出了紈绔不餓死,儒冠多誤身的名。
眾士子才知道李鈺還有這樣的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