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戈西通往其他樓層的電梯不在一樓店內,而是靜靜地蟄伏在入口木門對面的一個小小凹間里。如果沒有事先做功課,很容易就會錯過這扇看起來像是后勤通道的,毫不起眼的金屬格柵門。
金屬門顯出數十年累積的層疊銹跡附著其上的厚重棕銅色,上面布滿了由歲月刻下的細密劃痕。老者扶住柵欄,稍一用力,伴隨著一陣金屬摩擦的艱澀“嘎吱”聲,門被橫向拉開,露出了內部同樣充滿年代感的轎廂。
轎廂內部是溫暖的橡木壁板,打磨得光滑潤澤,映照著頂上那盞被籠罩在乳白色玻璃罩里,光線昏黃的燈泡。腳下的地板是暗紅色水磨石,邊緣處有些許磨損的痕跡。整個空間不大,僅能容納四五人,空氣中彌漫著一絲淡淡的機油味和舊木頭混合的氣息。
“請進,二位。”
韓易與小如并身進入電梯后,老者跟了進去,回身將外側的金屬格柵門和內側的折疊柵欄門依次小心地拉上。隨后,他找到控制電梯的圓形扳手,向右一拉到底,電梯先是輕微一震,隨即頭頂傳來電機啟動的嗡鳴與繩索絞動的聲響,緩緩開始上升。
古早到如此地步,電梯上升的速度能有多快,可想而知。
這給電梯里的三人,留出了少許閑談的時間。
“從書店開業的第一天起,這臺電梯就一直陪伴著我們。”老者對韓易和徐憶如笑了笑,“它經過了一些翻修,但從未被替換過……順帶介紹一下,我的名字叫阿爾伯特,今天非常高興認識二位。”
“韓。”韓易握住阿爾伯特伸來的手,“易-韓,和格蕾絲-徐……中國人不冠夫姓。”
聽到這句話,小如在旁邊偷偷掐了一下他,那份掩藏不住的歡喜悄然爬上了眉梢。
“非常高興認識你,阿爾伯特。”徐憶如也與阿爾伯特握了握手,禮貌微笑道。
“易、格蕾絲,很高興能遇到像你們這樣一對如此年輕,又如此熱愛書籍的夫婦。”阿爾伯特就像是鄰居家鰥居的教授老爺爺,笑容里裝滿了慈祥,眼眸里亦載滿了智慧。
“我們也十分高興能遇見你。”韓易如是回應,“感謝你今天的所有幫助。”
“榮幸。”阿爾伯特欠欠身,此時,六層的景象透過格柵,在他們眼前緩緩出現。當電梯最終停穩,阿爾伯特再次動手,這次是在韓易的幫助下,拉開內側的柵欄門和外側的金屬門,伴隨著又一次的“嘎吱”與“哐當”聲,全新的珍奇世界便在眼前豁然展開。
“書店的二層主要是美國各地的語、藝術、政治、文化和旅行類舊書,三層是全世界各地同類主題的舊書。四到五層主要存放地圖、版畫和其他藝術品,而你們所看到的六層,則是整間書店的精華所在,阿爾戈西最具價值的藏品,如果不是在布魯克林的倉庫里進行保養維護,那就是在這間屋子里。”
在阿爾伯特的介紹聲中,首先映入二人眼簾的,并非想象中的密集書架,而是一個宛如私人俱樂部閱覽室般溫馨復古的會客廳。
腳下是圖案繁復,邊緣有些磨損的東方地毯。左側靠墻擺放著幾張深棕色的真皮沙發,皮質柔軟,帶著經年使用后留下的細碎紋路。沙發旁立著一盞黃銅底座配縐綢燈罩的落地臺燈,此刻正散發著暖黃色的光暈。一張厚重的實木書桌隨意地放在角落,桌上除了一臺老式臺燈,還散落著幾本翻開的圖錄、一個放大鏡和一支鋼筆,仿佛主人剛剛離開片刻。
整個空間的布置,不像是對公眾開放的商業區域,倒更像某位學識淵博且品味卓絕的老收藏家,那舒適且私密的養老居所,每一處細節都透露出經年累月沉淀下的從容與雅致。
然而,這令人放松的會客廳僅僅是一個前奏。目光向右移動,景象便豁然開朗。一排排頂天立地的深色橡木書架,如同沉默而忠誠的士兵,整齊地排列開去,一直延伸到視野的盡頭。書架間留有寬闊的通道,空氣中漂浮著一種更為沉靜肅穆的氣息。與樓下不同的是,這里的許多書架都帶有玻璃柜門,透過晶瑩的玻璃,可以窺見內里珍藏的寶物:燙金皮革封面的對開本、色彩依舊鮮艷的古老地圖集、裝在精美畫框里的銅版畫……
在書架區域的中央,設有一個服務柜臺。柜臺也是厚重的實木材質,打磨得光可鑒人。柜臺后,正坐著兩位戴著潔白棉質手套的工作人員。一位女性年紀較長,頭發已然花白,戴著金絲邊眼鏡,正低著頭,手持一把柔軟的毛刷,極其小心地清理著一本攤開的大部頭書籍扉頁上的浮塵,動作輕柔得像是在撫摸嬰兒的臉頰。另一位男性則年輕許多,看起來像是實習生的模樣,同樣戴著眼鏡和白手套,他正對照著手中的清單,仔細核查著旁邊推車上幾卷卷起的地圖的狀態,神情專注,一絲不茍。
他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并未立刻注意到新訪客的到來。這份安靜與專業,讓整個六層空間更像是一個珍本圖書館的修復室,而非一個可以隨意交易的賣場。韓易和小如不約而同地放輕了呼吸,生怕驚擾了這片空間的寧靜,以及那些在時光中沉睡的文化瑰寶。
“請隨意瀏覽,如果您看到任何感興趣的東西,或者需要幫助,您可以詢問柜臺那邊的黛博拉和托尼。”而阿爾伯特卻沒有降低音量,畢竟這一層除了韓易和徐憶如之外,暫時還沒有別的顧客。他揚起手臂,跟柜臺前兩位終于抬起頭來的工作人員打了聲招呼,“中午好,伙計們。我為你們帶來了兩位尊貴的客人,請好好照料他們。”
叮囑完,阿爾伯特便與二人道別,轉身回到了電梯里。阿爾戈西書店不存在什么銷售提成的說法,阿爾伯特自己也不在乎那些錢。這份工作,只不過是從去年開始退休賦閑在家的他,給自己找的一份打發時間的差事而已。
比起陪著韓易和徐憶如逛藏品,阿爾伯特更想幫他們把沒包完的書包完,再繼續閱讀那本他已經看到一半的《滿頭鬼魂》。
年輕的夫婦倆喜歡老舊的文物,而年邁的阿爾伯特則喜歡時髦的熱門,比如這本保羅-特倫布萊去年才出版的恐怖小說。
人類就是這樣,一生都在追逐遠方。不管這遠方是在身前,還是身后。
“中午好,二位。”
黛博拉摘下金絲眼鏡,從柜臺上取了兩副白色棉布手套,滿面笑容地來到韓易和徐憶如面前。
“在你們開始瀏覽之前,請戴上手套,因為這里的許多藏品都非常珍貴且脆弱。書籍大多放在左邊,地圖和其他藝術品則放在右邊。如果有任何問題,隨時叫我就行。”
“謝謝。”
二人輕聲道謝,然后頗有默契地給彼此戴上了手套。
棉料接觸到皮膚的那一瞬間,正在逛一間古董書店的莊重感和儀式感,才在韓易心頭氤氳升騰起來。
“這才對嘛。”韓易小聲嘀咕,“我就說怎么可能隨便誰都可以去碰那些古書,遇到一兩個不守規矩不講道理的,那不全完了?”
徐憶如沒有回應男友的話,只是沖他甜甜一笑,然后像往常一樣捉住他的手,朝柜臺之后的那一排排書架走去。
這里展出的書籍、地圖、版畫和其他藝術品,明顯比一樓要少非常多。一個展示柜里,往往只有那么五六件甚至三四件展品。它們被小心翼翼地隔出一定距離,每一件展品的右側,都有一塊金屬銘牌,鐫刻著一段段冗長而復雜的文字介紹。
阿爾戈西頂層藏品的稀缺指數與珍奇指數,由此可見一斑。
抵近展示區,擺放在頭前的第一件寶貝,就讓韓易與徐憶如吃了一驚。
這是一件被精心裝裱于黑金雙色,具有美國早期風格的保護級畫框里的藏品。畫框的正中心為一幅喬治-華盛頓的雕刻肖像,肖像下面,則是一份大尺寸簽名文件,上書“您最恭順的仆人-g.華盛頓”。簽名周圍,附有精美的原裝植物標本裝飾,并以水彩繪制枝蔓與彼此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