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班的認知類學習內容
在幼兒園階段,幼兒身心各方面的發展都還處于初級階段,教師還需要在生活細節的許多方面照顧他們,即使是大班的小朋友,孩子午睡尿床等事件也并不罕見。盡管還很稚嫩,這些孩子也要在幼兒園學習很多東西:良好的生活習慣、生活常識等都是必須的內容,此外,認知類學習內容也占有很大的比重。在實地觀察和多次訪談之后,筆者發現認知類內容主要有誦讀、算術、歌謠歌曲、英語這幾大方面。
幼兒園認知類學習中比重最大的應該就是誦讀了。誦讀具體有好幾項,主體指的是對漢字詞語的認讀。原則上對這些詞語只要求認讀,不要求會寫。但是,出乎筆者意料,這些詞并不是筆畫簡單的字詞,而是涵蓋了許多復雜的名詞、動詞、形容詞。比如“樹葉”、“跳繩”、“美麗”這樣的詞。指讀兒歌也是誦讀的一項,主要為了訓練兒童手口一致,讓他們邊指著文字邊讀(對文字并不一定認識)。此外,老師還會教孩子們朗讀和背誦兒歌、詩詞(包括古詩和毛澤東詩詞)、小故事等。
算術和幾何類知識也是重要的一項。在筆者的想象中,所謂幼兒園算術,無非也就是簡單的數數之類,但實際情況絕非如此。據教師介紹,20以內加減法已經成為所有大班幼兒必須掌握的內容,對數數的要求則至少要會100以內順數、倒數、五數,還要學會數字排列。幾何方面主要是認識一些二維圖形,包括圖形的旋轉、填補、排列等。正當筆者意欲感嘆今天的幼兒很不簡單時,卻發現,這些內容和珠心算比起來都只能算“小兒科”了。筆者并不知曉珠心算在全國范圍內的發展態勢如何,只是被告知在平谷區各個幼兒園中已經流行多年。珠心算是指,幼兒先學習使用算盤,熟練之后逐漸脫離算盤,達到心算的水平。我訪談的教師稱,珠心算是她在教學中最頭疼的一部分,因為即使對教師來說,這種計算也是令人厭煩的,要把這些教給五六歲的孩子就更是很費力氣。對一個普通大班孩子來說,他的珠心算水平要達到會算100以內的數字連加七八次,一部分參加全國競賽的孩子則要會算十次以上的連加。
其他的認知類學習內容還包括英語和兒歌。在筆者所調查的這所幼兒園,大班的孩子每月要學會唱四首新歌。每個星期還有半小時的英語時間,學習清華少兒英語,不要求掌握字母和單詞,主要是簡單的英語聽說,以兒歌、小故事等方式學習。此外,孩子們每天都要完成一幅畫,大概花20分鐘的時間。
幼兒們學習了上面介紹的幾類知識之后,幼兒和教師都面臨著頻繁的評估、比賽。幼兒園內每月要對誦讀進行評比,比較孩子們誰詞語記得多、誦讀詩詞故事聲音洪亮、表現力強,表現優秀的孩子能得到獎勵。珠心算的評估和比賽則更多,全園范圍內每月一測,全平谷區范圍每學期一測,測試形式一般是10分鐘內完成80道算術題。一部分孩子還要參加由中國珠心算協會舉辦的全國性比賽。所有測試和比賽中孩子們的表現都與幼兒園的全區排名和教師的績效獎金掛鉤。
當筆者問及這所幼兒園是否對孩子要求比較嚴格時,三位教師一致否認,據她們介紹,情況恰恰相反。由于園長的堅持,這家幼兒園教的東西與另外幾所公立幼兒園相比算少的,因此對幼兒園不滿并讓孩子轉學的家長不在少數。區內還有兩家收費很高的私立幼兒園,在那里,孩子們甚至學習拼音、寫漢字,近幾年來受到很多家長的歡迎。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