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b高中的分班教學情況
1
背景
a市共有多所重點高中,在這些重點高中之間一向存在著激烈的競爭。其中,綜合實力排名第一的是c高中,排名第二的是b高中。c高中歷史悠久、師資雄厚,高考本科錄取率將近100,歷年均有多名學生被北大、清華等名校錄取,遙遙領先于其他學校。而b高中近年則處在一個較為尷尬的位置,一方面,它多年來力圖趕超c高中,卻始終未能完成夙愿;另一方面,它又面臨著后起之秀的挑戰和威脅,第二名的序位已然岌岌可危。可以說,在這樣激烈的校際競爭中,分班教學無疑是增強學校競爭力的有效方法。
對b高中而,分班教學的好處至少有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有助于爭奪優質生源;雖然b高中的整體競爭力無法與c高中抗衡,但是,其重點班的師資水平和教學質量卻與c高中不相上下,因此,重點班成為了b高中招攬優質生源的重要砝碼。在a市,有不少成績優異的初中生自愿放棄報考c高中,轉而進入b高中的重點班。第二,有助于提高名校錄取率;b高中通過多種形式篩選出所謂的“精英”學生,編入重點班,并且集中骨干教師進行重點培養,力圖令這些“精英”學生在競賽和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績,進而保送或考入北大、清華等國內著名高校。而事實上,b高中進入名校的畢業生大多也確實是出自重點班的。然而,考慮到重點班的生源質量相對較好,筆者認為,在這里,不宜做有關重點班和名校錄取率的因果推論。第三,有助于提升學校的知名度和媒體曝光率;不論是生源質量、競賽成績、還是名校錄取率,都是新聞媒體對于學校關注的焦點,也是社會各界普遍認可的衡量高中教學質量的重要指標。
2
分班制度
錄取制度。b高中下設分校d初中。d初中是a市最好的初中,直接向b高中輸送豐富的優質生源,這構成了b高中在校際生源大戰中得天獨厚的重要優勢。每年中考前一個月,d初中初三年級都會舉行一次升學考試,其形式與中考類似,難度則略高于中考。在此次考試中,成績位于年級前50的學生將獲得保送資格,即不論是否參加中考、中考成績如何,都可以進入b高中的重點班。成績位于年級前51至100的學生將獲得加分資格,即只要報考b高中,就可以在中考成績的基礎上加20分參與排名。這20分無疑是至關重要的,一般而,獲得加分資格的學生只要在中考當中發揮正常,就可以進入b高中重點班;即便發揮失常,往往也能夠進入b高中的普通班。
a市的中考采取“先填報志愿后考試”的模式,報考b高中的全部學生將按照其中考分數排名依次錄取。其中,兩個重點班共招收100名學生,除去保送生,空缺的名額將由中考分數排名考前的學生依次填滿。綜上所述,b高中重點班的錄取模式包括保送、加分、中考等多種形式。高一入學時,重點班的學生主要包括兩類:第一類是d初中獲得保送和加分資格的學生,其比例約占34;第二類是各所初中(包括d初中)報考b高中并在中考當中發揮出色的學生,其比例約占14。
在受訪對象中,有4位是在高一入學時就被編入重點班的,其中,有3位曾就讀于d初中,并且在升學考試中成績優秀,獲得保送或加分資格。趙同學在升學考試中獲得了年級前10的好成績,“我最早是想去c高中的,不過后來我被保送到了b高中的重點班……b高中的重點班一向很好,不見得比c高中差,我也就懶得找麻煩了。”(個案1)錢同學在升學考試中獲得了加分資格,“加20分呢,肯定能上重點班了……其實我也想過去報考c高中的,反正得參加中考,但是當時班主任天天找我談話,勸我留在b高中,還一再跟我保證,我一定能進重點班,我就被洗腦了。”(個案2)由此可見,分班教學是b高中爭奪優質生源的有力保障,以重點班為號召的保送和加分政策為b高中爭取到了幾乎所有的c初中尖子生。
流動制度。江蘇高考長期沿用“3+2”模式。具體來說,在高考中,江蘇考生需要通過五門科目的考核,其中,語文、數學、英語為必考科目,另外兩科則由考生本人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等六門輔修科目中任意選擇。約定俗成的辦法是,理科考生從物理、化學、生物三門科目中任選兩門,文科考生從政治、歷史、地理三門科目中任選兩門。雖然江蘇高考的具體形式在不斷變化,但是整體上的“3+2”模式是長期不變的。
b高中在高一年級是不分科的,不管是重點班還是普通班,均采取綜合授課的辦法,即同時開設物理、化學、生物、政治、歷史、地理等六門輔修科目的課程,直至高二才正式進行文理分科,按學生選擇的輔修科目組合重新劃分班級。對于重點班來說,文理分科的過程是對學生的一次“大換血”。由于重點班只接收選擇“物理、化學”組合的理科生,原重點班的學生如果選擇“物理、生物”、“化學、生物”組合或者改選文科,都將離開重點班;由此空缺下來的重點班名額將由那些選擇“物理、化學”組合、且高一年級第二學期期末考試排名靠前的普通班學生依次填滿,這是普通班尖子生唯一一次轉入重點班的機會。
以b高中2007級[29]為例,經過文理分科,一共產生了12個班級,其中,有2個重點班、5個理科普通班,5個文科普通班。重點班每班50人,其余班級的人數均在50到60之間。在受訪對象中,有2位原重點班的學生由于在文理分科中選擇了非“物理、化學”組合而離開了重點班,也有2位原普通班的學生因選擇“物理、化學”組合而進入了重點班。錢同學在文理分科中選擇了“政治、歷史”組合,由此離開了重點班,“原重點班的學生只要選‘物理、化學’就能留下,不管成績多差都能留下,這算是比較人性化的地方……我們班走了大概10多個吧,有的選文科,有的選理科,‘物理、生物’或者‘化學、生物’,另一個班也差不多……我們都是自愿走的,覺得在重點班待著沒意思、沒前途。”(個案2)孫同學的情況類似,他在文理分科中選擇了“化學、生物”組合,“離開的人想法不太一樣,有的是對其他科目更感興趣,有的是在重點班混不下去了,還有的成績不錯,純粹就是不想在重點班待著了……我物理不行,就選了‘化學、生物’……我對重點班沒什么留戀,巴不得離開呢。”(個案3)同樣是原重點班的學生,李同學則選擇了“物理、化學”組合,“其實我的物理和化學成績都不怎么樣,但是我想留在重點班……b高中最好的老師都在重點班,留在重點班,就算不是班級前十、前二十,還是有機會考上名校(國內名校)的;普通班就不一樣了,就算是普通班的(班級)第一,也只能考上東南、南航之類的大學(省內名校)。”(個案4)周同學和吳同學高一時就讀于普通班,在高二開學時轉入重點班。“我高一期末是班級第一,年級(不含重點班)第十,我本來打算選‘化學、生物’的,但是后來班主任找我去談話,說只要我選了‘物理、化學’,就能進重點班……我爸媽都鼓勵我選‘物理、化學’,他們覺得這樣是對我好,算是我爸媽替我做的選擇吧。”(個案5)“我本來就打算選‘物理、化學’,‘物理、化學’容易出高分嘛……高一暑假的時候,教導處的老師打電話給我,說我可以去重點班,問我愿不愿意,那我當然說愿意啦……我們班高二轉進去了十來個人,另一個班應該也是差不多的。”(個案6)
為什么b高中只在“物理、化學”組合設立重點班呢?由于未能對制度設計者進行訪問,筆者在這里無法做出確切的解答。然而,根據個人的親身經歷,筆者認為其原因可能有如下兩個:第一,相較于其他科目,高中物理、化學具有更強的思維性,針對這兩門科目的“精英式教學”更可能取得效果,更容易幫助學生提高成績,事實上,在江蘇高考中,理科考生,尤其是選擇“物理、化學”組合的考生也更容易取得高分;第二,部分高校的理工科專業在招生時對輔修科目有特殊要求,例如,部分高校的醫學專業在招生時通常要求考生必須通過化學科目的考核,對于選擇“物理、生物”組合的考生則不予考慮,而“物理、化學”組合一般來說則為所有的高校的理工科專業所接受。可以說,在學校競爭力有限的情況下,只在“物理、化學”組合設立重點班,最大限度地集中師資力量、培養選擇“物理、化學”組合的學生,將有助于提高學校畢業生的名校錄取率。相應的,b高中的這一定制也對其學生在文理分科中的決策產生了較強的導向作用。從訪談資料中不難看出,不少學生為了獲得在重點班就讀的資格、獲得更好的教育資源,違背個人意愿和實際情況,選擇“物理、化學”組合,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學生尤其是尖子生在文理分科中的決策的盲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