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當學生們面對的是會考時,這樣的合謀就不體現在備考過程中了,而是轉向了考試過程。老師對學生作弊行為睜只眼閉只眼,甚至主動借故離開考場;學生也給老師“留足面子”,在底下偷偷交流,或者等老師離開后再心領神會地交換試卷抄答案。這樣一來,學生都能在會考中及格,也不耽誤高考科目的學習,一舉兩得。
    3困境——出路在何方?
    正如f提到的,非高考科目的學習和減壓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關系。如果非高考科目不與高考成績直接掛鉤,學生就不愿意分配時間在非高考科目的學習上,即使對其中的某些知識存在興趣,也只能忍痛割愛。而一旦非高考科目與高考直接掛鉤了,像小高考一樣,又會給學生帶來巨大的壓力,學習過程也很有可能走向程式化。并且可能意味著在享受學習感興趣知識的同時,要被迫學習很多不感興趣的內容。
    在這樣一個兩難處境中,到底是堅持會考制度,像g所說,比起小高考,寧愿選會考呢,還是站在小高考贊成派a、c和e這邊,繼續發展小高考制度?抑或像f所說,對非高考科目教授內容來次徹底的換血?非高考科目該不該學,該怎么學?這個問題值得我們進一步地思考。
    [8]信息技術其實有名無實,其考核采用的是抽查方式,很少有學生會被抽查到。即使被抽查到,也必定能過。所以筆者在這里討論的非高考科目是除去信息技術以外的4門。
    [9]d的表弟也在x高中,比d小一級。
    [10]筆者對各位老師的姓名做了處理。其中1~9班是理科“物化”班,10~12班是理科“物生”班,13~19班是文科班,除15班是“史地”班外,其余都是“史政”班。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