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論小語種保送之得失
    殷環宇(北京大學2010級外國語學院研究生)
    一、緒論:小語種保送——升學捷徑
    小語種近年來成為高考志愿中的大熱門。但多年以前情況并非如此。20世紀80年代,小語種專業曾因出路窄,報考者少,直接導致了外語人才的稀缺。為了保證外語人才的培養,教育部制定了小語種保送上大學的制度,并在接下來的二十多年內逐步完善。
    現今,小語種招生主要通過三種途徑:保送、提前錄取和6月份統一高考。2001年,除了小語種保送生數量必須控制在5000人以內之外,教育部對高校保送生條件也作了嚴格規定——必須為天津外國語學校等13所外語學校(中學)優秀畢業生。這13所學校是:天津外國語學校、長春外國語學校、濟南外國語學校、南京外國語學校、杭州外國語學校、武漢外國語學校、重慶外國語學校、鄭州外國語學校、太原外國語學校、成都外國語學校、深圳外國語學校、上海外國語大學附中和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附中。上述學校推薦保送生的比例,不能超過本校應屆高中畢業生總數的20。且上述學校具有保送資格的學生,只可報北京外國語大學、北京語文化大學、外交學院、上海外國語大學和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等外語院校和有接收保送生資格的綜合性大學的外語類院系
    專業。
    十年來,小語種保送如火如荼地進行著,并且競爭越發激烈。教育部本欲通過這項優惠政策,保證國家的外語人才,但眾所周知的事實是,這已成為進入名牌大學的捷徑。據了解,具有“接收保送生資格的綜合性大學”中,不乏北大、清華、人大及復旦等知名院校。
    招生專業計劃人數招生專業計劃人數
    阿拉伯語6梵巴語3
    朝鮮語10菲律賓語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