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話百樣兒說,撿別人愛聽的說
語是人類第一溝通能力,任何事情都需要通過溝通來解決。各個地方的人溝通的方式不同,其表達用意自然也是不同的,有的人善于表達自己的感情,易于讓外界認識自己,了解自己;有的人不善于表達自己,比較內向,在外人看來不容易理解,發生沖突時也不被人理解,解決問題肯定不是很容易!
老人們常說“一句話百樣說”,意思就是說一句話的意思有百種說法,就看你怎么說,怎么表達,同樣別人也就怎么理解啦!有時誤會也就是在這時產生的。其實很簡單,你針對所表達意思的人的思維能力來調整你的表達方式,要考慮到你所表達的意思要讓對方甚至更多人理解。
如果有人問你:“你會說話嗎?”你一定覺得很可笑。而實際生活中,確實有不會說話的人。當然,我指的不是聾啞人,聾啞人還可以用手語來“說話”。我說的是說出話來讓人不愛聽的人。
人與人接觸、聯系、交往,離不開語。列寧說過:“語是一種極其重要的人類交際手段。”語在大多數情況下能調節人們的行為,激發快樂的情緒。
怎樣說話才讓人愛聽呢?
第一,說出話來要文明、合乎情理和禮儀。
有個班級要到一家商店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先派了個同學去聯系,遭到商店的拒絕;又派了個同學去聯系,人家表示歡迎。這是怎么回事?原來,先去的那個同學說話不禮貌,開口閉口“市里有精神,你們應該接待我們。”后去的那個同學,在經理辦公室外面等經理辦完了事,才輕輕敲門,得到允許后進到屋里,拿出介紹信,懇切地說:“叔叔,我們有件事想麻煩您和商店里的叔叔阿姨……請您大力支持……謝謝您啦。”一番話說得經理心里暖乎乎的,他當然欣然同意了。
文明的話、合乎情理和禮儀的話之所以讓人愛聽,是因為它使聽者受到了尊重,感覺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從而也對對方產生信任感。
一個人對自己所擁有的感情,大部分是來自別人對自己所抱有的感情延伸而來的。如果你聽到別人對你說的話盡是不禮貌的、刺耳的、甚至是嫌棄你的話,你心里是不會好受的,而且還會對自己喪失信心。
第二,說話要分時間、地點、場合,講究方式方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