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落地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落地小說網 > 李嘉誠最有價值的投資策略 > 6.胸懷他人,必有利于自己

      6.胸懷他人,必有利于自己

      6胸懷他人,必有利于自己

      私有化是指改變原有上市公司的公眾性質,使之成為私有公司。按證券條例,公司上市必須撥出25%以上的股份掛牌向公眾發售,即使是家族性的上市公司,本質上也是公眾公司。

      公司上市,收購公司以及供股集資,都是“進取”。將公司私有化,取消其掛牌的上市地位,即“淡出”。“淡出”也是收購,即大股東向小股東收購該公司股票,使其成為大股東的全資公司。取消掛牌后的私有公司,不再具有以小搏大、以少控多的優勢。但私有化的公司,將恢復不受眾股東和證監會制約監督的優勢。

      隨著長實系集團的逐漸龐大,它自身已經具備了浩大的集資能力。因此,李嘉誠先后決定把國際城市、青洲英泥、嘉宏國際私有化。

      上市騎牛,退市借熊——熊市淡風勁吹,股價低迷,自然大大有利于向小股東進行全面收購的大股東。道理誰都懂,但要真正掐準時機,并非那么簡單。

      1984年中英就香港前途問題草簽后,香港投資氣候轉晴,股市開始上揚。1985年10月,李嘉誠宣布將國際城市有限公司私有化,出價11港元,較市價高出一成,亦較該公司上市時發售價高出01港元。小股東大喜過望,紛紛接受收購。

      如果李嘉誠趕在兩年前或兩年后的股市熊市,便可搶到“低價”收購的好價錢,對自己大大有利,但他并沒有這樣做。對此,李嘉誠解釋道:“我們不是沒想過,但趁淡市以太低的價錢收購,對小股東來說不公平。”

      李嘉誠在股市中的形象一向極佳,原因是他時刻不忘照顧小股東的利益。由于得到股民擁戴,李嘉誠在股市中時常可以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縱橫股海,如魚得水。

      李嘉誠第二次私有化,是收購青洲英泥。1988年10月,長江實業宣布將青洲英泥私有化。長實控有其44.6%股權,以20港元一股的價格進行全面收購,收購價比市價177港元溢價13%,共涉資金11.23億港元。到12月30日收購截止期,長實已購得九成半股權,從而可以強制收購,完成私有化。全資控有后的青洲英泥,自然成為該系全資附屬上市公司,現在申請摘牌,就變成長實旗下的私有公司了。

      私有化之后,李嘉誠不再使長實系所有公司的經營和實績都暴露在公眾面前,同時也避免了業務重疊,使機構更為精簡。在許多商業活動中,李嘉誠擁有了更多的主動權。

      李嘉誠的第三次私有化,收購的是嘉宏,其過程一波三折,遠不如收購國際城市和青洲英泥那么順利。

      嘉宏是長實系四大上市公司之一,于1987年將港燈集團非電力業務分拆另組嘉宏國際集團有限公司而上市。上市時,和黃控嘉宏53.8%股權,嘉宏控港燈23%股權,嘉宏綜合資產凈值為44.57億港元。到1992年6月底即將完成全面收購時,市值為155.09億港元。

      1991年2月4日,控股母公司和黃宣布將嘉宏私有化建議,以每股4.1港元價格將嘉宏收歸私有,共涉資金118億港元,被輿論稱為香港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私有化計劃。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2. <div id="cxiam"></div>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em id="cxiam"><ol id="cxiam"></ol></em>
      1. <em id="cxiam"></em>

        最近日本韩国高清免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