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守“共同賺錢”的經商之道
假如拿10的股份是公正的,拿11也可以,但如果只拿9的股份,就會財源滾滾。李嘉誠的少拿1的理論,正是讓他成為商界人世趨之若鶩與之合作的根本原因。一般來講,凡是跟李嘉誠合作過的人,大都會賺得盆滿缽滿。如果對方賠了,李嘉誠即使面對大好形勢也不會再賺,“要賺大家一起賺,要賠大家一起賠”是他的投資信念。李嘉誠不僅對合作伙伴如此,對下屬更是這樣,當事業有發展的時候,他懂得讓下屬分亨利益。對方獲得了利益,當有了好機會時自然先想到你,而職工也會更加賣力的為你工作,賺的錢自然越來越多。
1互惠互利,共享共榮
一些人目光只停留在眼前利益,做生意不舍一分一厘,只求自己獨吞利益。恰好是賺得一時之小利,而失去了長遠之大利。李嘉誠正相反,他舍棄了小利,而贏得了大利。小利不舍,大利不來,這是定則。
李嘉誠說過:“如果一單生意只有自己賺,而對方一點不賺,這樣的生意絕對不能干。”意思是說,做生意應該利益均沾,這樣才能保持久遠的合作關系。相反,光顧一己之利益,而無視對方的權益,只能是一錘子買賣,自己將把生意做斷做絕。
李嘉誠控有香港最大的綜合性財團,多年榮膺香港首富乃至世界華人首富。但他同時又是個道德至上者,他說的每句話,無不符合道德規范。他既是這樣說,亦是這樣去追求,謹慎小心,唯恐有什么閃失。
在西風氤氳的十里洋場香港,李嘉誠能將大發達與守道德較好地結合一體,實為難得。對這么一個“完人”,誰不愿意與他做生意呢由此可見,既守道德,又生財有術者,實在是商家之典范。
北角的長江大廈是李嘉誠擁有的第一幢工業大廈,是他地產大業的基石,又是他贏得“塑膠花大王”盛譽的老根據地。
20世紀70年代后期,香江才女林燕妮為她的廣告公司租場地,跑到長江大廈看樓,發現李嘉誠仍在生產塑膠花。此時,塑膠花早過了黃金時代,根本無錢可賺。長江地產業當時的盈利已十分可觀,就算塑膠花有微薄小利,對長江實業來說,增之不見多,減之不見少。因此林燕妮甚感驚奇,說李嘉誠“不外是顧念著老員工,給他們一點生計”。
“長江大廈租出后,塑膠花廠停工了。不過,老員工亦獲得安排在大廈里管理事宜。對老員工,他是很念舊的。”在另一場合,有人提起李嘉誠善待老員工的事,說:“怪不得老員工都對他感恩戴德。”
對此,李嘉誠說:“一間企業就像一個家庭,他們是企業的功臣,理應得到這樣的待遇。現在他們老了,作為晚一輩,就該負起照顧他們的義務”。
所以,后來又有人對李嘉誠說:“李先生精神難能可貴,不少老板待員工老了一腳踢開,你卻不同。這批員工,過去靠你的廠養活,現在廠沒有了,你仍把他們包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