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1970年香港百業復興,房地產市場也步入繁榮的時期,李嘉誠所擁有的租賃產業,已經從最初的12萬平方英尺發展到35萬平方英尺,每年大約有390萬港幣的租金收入。很多人認為,李嘉誠獲得這樣的成功,是因為他敢孤注一擲的豪賭。而事實上所謂的“賭”,不過是李嘉誠敢于在未明朗形勢下,做出與別人不同的決定而已。
李嘉誠在房地產界敢于抓住逆流而動的時機,在股市的投資中也有同樣成功的事例。20世紀60年代,由于股市保持很長一段時間的良好發展趨勢,香港出現一陣“要股票,不要鈔票”的投資狂潮。這股強烈的股風幾乎席卷了香港社會的每一個角落,普通的市民賣掉自己積攢多年的金銀首飾,商人賣掉自己的工廠、房屋、汽車和土地,將可能到手的資金全部投入股市,甚至還有大商人將自己為建造房屋樓宇所籌集來的貸款也拿來炒股,夢想著能夠在一夜之間暴富。
絕大多數人對股票的癡迷和熱衷,使股風越刮越熱,各行各業都趁機上市。香港股市處于空前的瘋狂和混亂的狀態之中。1973年3月,恒生指數飆升至1774.96點的歷史高峰,在短短的一年間升幅竟達到5.3倍。在人人高喊2000大關將會被很快突破的時候,多數人都得意忘形,卻忘記了在高額的利潤后面必然有巨大的風險。
在這個“股風吹得港人醉”的瘋狂時期,李嘉誠卻對股市保持著自己清醒冷靜的頭腦。在別人一窩蜂涌入股市的同時,李嘉誠毫不為股市的暴利所打動,依然穩健地走著自己堅持的道路。在別人傾盡家產購買股票的時候,李嘉誠將從股市上吸納的資金用于大量收購房地產事業。這在當時看來,簡直就是一種不可理喻的行為。
所謂天有不測風云,股市的繁榮景象并沒有維持多久,熊市就緊隨其后到來。1973年爆發了一場世界性的石油危機,香港經濟受到了很大影響,出口市場大部分萎縮,股票市場也因此受到前所未有的打擊。除此之外,一批不法之徒趁著混亂偽造股票,東窗事發后又引起更大的恐慌。很多股東大量拋售股票,使股市一瀉千里,恒生指數立刻由1973年3月9日1774.96點暴跌至816.39點的水準。到1974年12月10日,跌破1970年以來的新低150.11點。
在這場巨大的災難中,香港股市哀聲一片,除了少數能夠及早明智抽身的人之外,絕大部分投資者都遭受了慘重的損失,很多人一夜之間傾家蕩產。整個香港經濟,尤其是占主導地位的金融業和房地產業更是慘不忍睹。但是,在這次股災中,李嘉誠的實力卻幾乎沒有受到影響。長江實業的損失,不過是市價隨著大環境跌下來,實際上它的資產并沒有絲毫的損失,與別人遭受巨大災難截然不同。李嘉誠利用股市,在其他領域獲得了比預期更好的業績。
[投資金律]
好的時候不要看得太好,壞的時候不要看得太壞。最重要的是要有遠見,殺雞取卵的方式是短視的行為。有時候,與潮流相悖,才是獲得成功之道。請記住投資的一大原則:逆流而動,用發展的眼光看事情。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