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長遠投資求大利
和黃本是一家老牌英資企業,80年代初被李嘉誠的長江實業收購,組成長和系。在素有“超人”之稱的李嘉誠領導之下,和黃致力業務多元化及國際化,迄今已發展成為一個包括港口、電訊、地產、零售及制造、能源及基建等五大核心業務在內的綜合型跨國企業。
亞洲金融危機之后,和黃奉行“繼續扎根香港,但同時也不排除在海外尋求投資機會”的經營戰略,使企業國際化進程加快。
1989年,和黃通過收購一家英國電訊公司,涉足英國電訊市場,但卻出師不利,處于長期虧損狀態。當時和黃在英國推出的ct2電訊服務,名為“兔子”,由于只能打出,不能打入,較同期其他技術遜色,因此不能吸引更多的客戶,其產品模擬式電話價格迅速下跌。“兔子”只好宣布死亡,和黃也身受重傷,為此撤賬14.2億港元。
其后,和黃又于1994年投資84億港元成立oran,推出個人通訊網絡。起初也不被業界看好,惟恐是ct2的翻版,然而后來卻漸漸被消費者所接受,手提電話的銷售不俗。
1996年4月,oran在英國上市,隨即成為金融時報指數一百的成分股,打破最短日期成為成分股的紀錄,同時也為和黃帶來41億港元的特殊盈利,并已收回種“橙”的全部投資。該股份至今雖未有盈利,但股價卻比上市時提高了六成多,其市值也由當時的200多億港元增至2000多億港元。
到1997年,oran的英國客戶突破了100萬,成為英國第三大流動電話商。1998年2月,和黃出售4.3%的oran股份,套現53億港元;加上并購交易所得的220億港元現金、220億港元票據,以及650億港元的德國電訊公司股票,估計和黃在這棵“橙”樹上的回報已超過10倍以上。
賣“橙”的成功,是和黃歷史上最重要的一項交易,引起海內外市場的轟動,也引來無數人的羨慕,大家都想知道和黃集團主席李嘉誠投資的“秘訣”。在賣“橙”的記者會上,李嘉誠講的一句話或許能給人以啟示。他說,電訊業務是未來集團的發展重點,他已知道五年后和黃要做什么。同時,李嘉誠之子、和黃集團副主席李澤矩也談到,做生意的時間規限是5年、10年,不是一年、兩年,長實有些項目也是七年才有收成。可以說,著眼于未來、善于把握趨勢是和黃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
和黃集團從事電訊業已有十多年的歷史,并非都是一帆風順,也經歷了不少曲折和艱難。在投資英國電訊市場初期,由于長期處于虧損狀態,受到海內外證券業的不斷批評,甚至有人認為和黃在英國的這項業務到20世紀末都不會有收獲。即使是經營oran,也是歷經數年的奮斗才有今天的結果。但是,李嘉誠憑著對未來趨勢的正確分析與把握,堅持不放棄,在市場普遍對該項業務不看好的時候,他曾經親自出面澄清市場上的傳,表示將繼續支持在英國的電訊業務。果然,和黃集團最終從“橙”身上取得了驚人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