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李嘉誠通過智囊了解到,一貫被稱為怡和兩翼的九龍倉和置地,在控股結構上并非平等關系。怡和控置地,置地控九龍倉,置地擁有九龍倉近20%的股權。李嘉誠暗暗吸納的九龍倉股,約占九龍倉總股數的20%。這就意味著,目前九龍倉的最大股東將不是怡和的凱瑟克家族,而是李嘉誠。因此,20%的控股,無論對李嘉誠還是對怡和,都是一個敏感而關鍵的界線。
李嘉誠已經為進一步購得九龍倉,與怡和在股市公開較量鋪平了道路。購得九龍倉,無疑將使長實的老對手置地斷臂折翼。
在收購九龍倉的前哨戰中,我們不得不佩服李嘉誠的精明。首先,李嘉誠通過九龍倉遷址捕捉到了千載難逢的信息和機遇,顯示了李嘉誠異常敏感的商業嗅覺。繼而,李嘉誠通過形勢分析和仔細推算,認定九龍倉是被市場嚴重低估的公司,大有潛力可挖,大有賺頭。
接著,李嘉誠知己知彼地衡量雙方的實力,知道自己遠不如怡和系,因此明智地采取分散戶頭暗購的方式,暗渡陳倉,而不是大張旗鼓地收購,使對方始終蒙在鼓里,沒有覺察。如果怡和系發現有人企圖收購九龍倉,那么以怡和系的實力,奮起反擊甚至反收購,李嘉誠將一敗涂地。
在商場中,必須要頭腦靈活,見機行事。李嘉誠自然懂得這個道理,所以他并不是總是以穩制勝,該出手時他毫不猶豫,該用謀略時他絕不手軟。這就是他從小小的塑膠場一路做到華人首富的關鍵所在。
[投資金律]
要在商海中如魚得水,不能總是以穩取勝,在穩健中還要有謀略,該出手時毫不猶豫,該用謀略時毫不手軟。只會變不會謀,那是亂變,是假變,真變是懂得謀略的力量,在變中求穩,在變中求通,在變中求勝。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