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穩中用謀,該出手時就出手
穩重不是死板,穩需要靈活的思路,需要謹慎的思索。李嘉誠能在商海中如魚得水,就是依靠他穩健中有謀略,占據市場的主動權。其中,在收購九龍倉的過程中,他就使用了“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手段。
九龍倉是香港最大的貨運港,是香港四大洋行之首的怡和系控有的一家上市公司,與置地公司并稱為怡和的“兩翼”。九龍貨倉有限公司擁有眾多產業,歷史悠久,資產雄厚。李嘉誠一直以置地為對手,對九龍倉沒有多加注意。后來,九龍倉把貨運業務遷到葵涌和半島西,將地皮騰出來用于發展商業大廈。九龍倉的這番大動作引起了李嘉誠的關注,他開始研究九龍倉。
李嘉誠十分羨慕九龍倉的這塊風水寶地。九龍倉先后建有海港城、海洋中心大廈等著名建筑,但李嘉誠卻研究發現,九龍倉在經營方式上存在著嚴重缺陷。九龍倉固守用自有資金興建樓宇,只租不售,造成資金回流滯緩,使集團陷入財政危機。九龍倉為緩解危機,大量出售債券套取現金,又使得集團債臺高筑,信譽下降,股票貶值。李嘉誠曾多次設想,若由他來主持九龍倉舊址地產開發,絕不致陷于如此困境。
自從長江上市,李嘉誠在興建樓宇“售”與“租”的問題上,奉行謹慎而靈活的原則。若手頭資金較寬裕,或樓市不景氣,就留作出租物業;若急需資金回流,或樓市景氣樓價炒高,則以售樓為宜。
李嘉誠分析九龍倉股票貶值、股價偏低的原因是由于經營不善造成的,因此,他十分看好九龍倉股票。精于地產股票的李嘉誠算了一筆細賬。1977年年末和1978年年初,九龍倉股價在13-14港元之間。九龍倉發行股票不到1億股,就是說它的股票總市值還不到14億港元。
九龍倉處于九龍最繁華的黃金地段,按當時同一地區官地拍賣落槌價,九龍倉股票的實際價值應為每股50港元,而九龍倉舊址地盤若加以合理發展,價值更是不菲。
因此,九龍倉的股票市值大大低于其實際價值,可謂是一塊大肥肉。李嘉誠核定,即使以高于時價5倍的價錢買下九龍倉股也是合算的。于是他決定打一場大仗,全面收購九龍倉股票。
方略已定,李嘉誠就思考戰術問題。李嘉誠當然知道怡和系這個巨人的實力,而且怡和系是絕對不會放棄九龍倉的。因此,要成功收購九龍倉,關鍵就在于不能驚動怡和系,不能讓其有所察覺,否則以怡和系的實力,誰都難以從其手上奪走九龍倉。于是,李嘉誠不顯山不露水地采取分散戶頭暗購的方式,悄悄地從散戶持有的九龍倉股中買下了2000萬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