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到1975年間,李嘉誠兩次發行新股,共籌得資金約1.8億港元。另外,李嘉誠從個人持有的長實股份中,撥出2000萬股,售予獲多利公司,套取了6800萬港元現金。經過這一系列活動,李嘉誠積聚了充裕的資金,使他得以在地產低潮地價偏低時,大量購入地盤。
另外,隨著形勢的轉變,李嘉誠一反過去只租不售的做法,將重點放在了發展物業上。這樣一來,就大大加速了資金的回籠,然后又利用這些回籠資金及時購入地盤,興建樓宇,進入以錢滾錢的高速發展期。
1976年,香港地產市道轉旺。人們這才驚奇地發現,在整個地產界沉寂之時,李嘉誠卻在不動聲色地四處拓展,他那間小小的地產公司,如今已經壯大成了一個地產大亨。
1976年,李嘉誠繼續乘勝追擊,再發行新股5500萬股,集資1.1億港元,同時又與世界著名的大通銀行達成協議,在長江實業需要時,可向該行隨時獲得一筆約2億港元的4年期貸款。僅此兩項,使李嘉誠可動用資金就達3.1億港元,再加上公司的正常盈利,這一數字可達4億港元。長實資金實力大增,繼續大舉擴充物業和地盤面積。
1976年,長實取得年經常性利潤5887萬港元、擁有地盤物業635萬平方英尺、資產凈值增至5.3億港元的歷史最好成績。創造如此佳績,足見李嘉誠左右開合,以至左右逢源的手段之高。
通過股市融資,李嘉誠的實業血脈充盈,活力旺盛,發展極為迅速。僅以與股市關系密切的地產為例,李嘉誠在長實上市后僅用了短短5年時間,長實的物業和地盤面積一下子躍至1020萬平方英尺,而它上市時擁有的物業僅35萬平方英尺。當時,香港地產界巨無霸——置地,擁有物業和地盤近1300萬平方英尺。所以,單就地盤物業面積而,已經直逼置地。
記得當初李嘉誠制定出“趕超置地”的目標時,許多人認為簡直就是天方夜譚、癡人說夢,而現在,它已由遙不可及變成近在咫尺,李嘉誠“超人”的名號也漸漸叫響了。
[投資金律]
在有危機感的時候,我們更加要冷靜、和諧。在商場中,任何人都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肯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這就要求投資者想辦法擺脫這種低迷狀態。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