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王遠問媽媽:“別人的媽媽對孩子提出很多的要求,為孩子憧憬美好未來,但我從來沒有聽您講過要求我成為一個什么人之類的想法。”
李圣珍笑著說:“我對你的要求就是健健康康,將來做你自己喜歡的事情,總之,只要你感到自己活得快樂就行了。”這是一種真摯的母愛,其中也包含著母親對兒子的一種信任。
讓孩子做他喜歡的事情,李圣珍有自己的理解。幾乎每個父母都會對自己的孩子有很多期望,她也不例外。但是,她知道教育的根本不在于那些皮毛的東西,如果抓住了教育的根本,就什么都好解決了。
李圣珍對孩子的教育重視的是一種人格、人品和做人的教育,她教孩子們如何與人交往,如何提高自己的精神和道德品質,如何克服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障礙,如何對待逆境,她也會告訴孩子如何學習,教他們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而不是教他們具體的知識,她會和孩子很徹底地談心。
李圣珍對孩子強調一種精神上的要求,即做一個能與人正常交往,不怕困難,誠實善良,品格高尚的人。這樣的孩子長大了,一定是一個身心健康的孩子。當面對不同的事情時,他一定有自己的判斷能力,一定能做出正確的判斷。所以說,讓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與其說是尊重孩子的天性,不如說是李圣珍教育好兒子的信心。
教子點睛:
孩子的天性都是善良、美好的。所以有人說,教育與其說是教孩子學會如何生存,不如說是幫助孩子保持自己的天性。在社會的大染缸中,孩子不時會接觸一些骯臟的東西,如果父母能夠教會孩子保持自己的本性,幫助他分清是非,遠離污染,孩子就一定能踏上幸福的道路。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