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自己的情緒
李圣珍在平時和一些父母接觸時發現,有很多父母因為孩子考試得分不高,就向孩子發泄自己的憤怒和不滿。實際上這是不對的,但有很多父母時常犯這個毛病。
父母通常都會因為孩子的考試成績不理想,就直接向孩子宣泄不快,有時還會說一些過激的話。結果搞得孩子高度緊張,整天都在焦慮狀態下生活,嚴重的甚至出現心理上的障礙。
其實,父母大可不必為一兩次的考試分數驚慌失措,大動干戈。雖然孩子的學習成績十分的重要,但父母一定要相信孩子,他的心理壓力已經很大,父母就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盡量不要在孩子面前宣泄。這種過激的批評,并不是一種客觀的實事求是的態度,而是父母在向孩子發泄自己的不滿。
李圣珍還發現,還有些孩子父母,喜歡將自己難過的事發泄給孩子聽,這也是不應該的。
有一個離異的母親,她的孩子已經17歲,輟學有1年半了。孩子在學校一直上到高中二年級,本來在學校成績不錯,由于父母親離異后,母親情緒不穩定,經常在孩子面前發泄自己的痛苦。她經常和孩子這樣嘮叨:做人真難,做女人好慘,說什么人生之路太難走,世態好炎涼……
孩子本來就比較內向,聽了這些后,性格變得更加孤僻,學習也覺得沒有意思,感到生活真的沒有多大意義。在母親的影響下,孩子特別憎恨他父親,內心一直處于矛盾的焦灼狀態下。結果,這個孩子沒上完高中就輟學了。母親的表現直接影響了孩子正常的心理發育。
李圣珍認為,父母任何時候都要善于把握自己的情緒。經常可以看到很多父母喜歡用物質來鼓勵孩子好好學習,每當孩子考試得高分時,家長就高興得忘乎所以,拉著孩子去買這買那。甚至于有的父母,在麻將桌上贏了錢,回到家以后也會對著孩子得意忘形地炫耀,并給予孩子一些物質獎勵。
在這種環境下生活的孩子,有時都會覺得父母的情緒反應太莫名其妙。父母的喜怒無常,容易使孩子產生暴躁或情緒起伏較大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