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在第3次抗美援朝戰役中,他作為美聯合軍的主要指揮官,精心布置的五道防線都被志愿軍給打穿了,甚至還被志愿軍像攆狗一樣的追著落荒而逃,逃到了水原以南地區。
但是他和性格沖動、脾氣暴躁的美軍總指揮官邁克阿澀不同。
他是屬于吃一塹長一智的本能型系選手,自打他上任這個第8集團軍指揮官以來,就開始針對志愿軍展開了一系列的研究。
研究他們的打法,戰術,軍隊的裝備配置,組織構成部門,還有士兵的單兵作戰能力。
而且他還研究已經發生的諸如長津湖遭遇戰,清川江攻堅戰等一系列大小戰役。
他發現這些戰役都有一個相同點,那就是志愿軍每次開展戰斗的持續時間不會超過8天。
他經過多方面研究計算發現,這8天可不是偶然得出來的,這說明志愿軍后勤補給現在嚴重的問題,最多只可以持續8天的連續作戰。
這可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訊號,這讓馬修立馬針對志愿軍后勤補給薄弱這一塊進行了針對性的攻擊,大量派遣美軍旗下的第一、第二航空聯隊的各類軍機,不分晝夜的進行空襲,主要轟炸區域就是北韓鴨路江一帶的橋梁和交通要道。
其目的就是為了切斷華夏國內對北韓境內志愿軍的軍事補給。
畢竟志愿軍和他們美聯合軍不同,他們美聯合軍武器補給可以源源不斷的從大洋彼岸運輸過來。
另外馬修還發現了志愿軍存在一個非常致命的弱點,他發現志愿軍缺乏必要的防空力量。
而志愿軍方面為了彌補這一個弱勢,就喜歡趁著夜色發動奇襲,尤其是之前3次戰役中,除了占有地利的情況下,志愿軍幾乎多數都是在夜間發起的進攻。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