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伴隨著震耳欲聾的巨響和刺鼻的硝煙。
一排排的倭寇應聲倒下,身上炸開一個個血洞。
倭寇的陣線瞬間崩潰,所謂的武士道精神在絕對的力量面前,脆弱得像一張紙。
他們哭喊著,丟下武器,四散奔逃。
朱高煦甚至懶得去追,他催馬來到金在煥面前,居高臨下。
“你,是此地守將?”
金在煥伏在地上,激動得渾身發抖。
“罪將金在煥,拜見天朝神將!謝王爺救命之恩!”
他不知道來者是誰,只能用最尊崇的稱呼。
“本王乃大明漢王,朱高煦。”
朱高煦的聲音不帶感情。
“倭寇不堪一擊,倒是你們高句麗的軍隊,比我想象的還要孱弱。”
金在煥羞愧得無地自容,頭埋得更低了。
“殿下……殿下教訓的是,我等無能,致使國土淪喪,百姓遭殃……”
朱高煦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他翻身下馬,親手扶起金在煥。
“金將軍不必自責,勝敗乃兵家常事,如今本王來了,這片土地,就該換個規矩。”
他指著自己秩序井然的營地,和那些正在埋鍋造飯的士兵。
“你的兵,餓了吧?去吧,帶著他們,去吃一頓飽飯。”
“吃飽了,才有力氣跟著本王,殺盡倭寇,收復家園!”
金在煥看著那些熱氣騰騰的米飯和肉湯。
又看了看自己手下那些餓得眼冒綠光的士兵,眼眶再次濕潤。
這位漢王殿下,不僅有雷霆萬鈞之威,更有菩薩心腸。
“罪將金在煥,愿率麾下三千殘兵,唯殿下馬首是瞻!”
與此同時,一名身穿高句麗文官服飾的中年人。
正帶著幾名隨從,快馬加鞭,趕往義州。
他正是樸振宇。
當漢王朱高煦進入高句麗的消息傳來時。
他比朝堂上任何人都更明白這意味著什么。
鯨,是高句麗。
那頭猛虎,原來應在這位漢王身上。
當他抵達漢王大營時,立刻被軍容之鼎盛,紀律之嚴明所震撼。
這和他見過的任何一支軍隊都不同。
士兵們在操練,伙夫在做飯,工匠在修繕兵器。
樸振宇通報了身份,很快便被帶到了朱高煦的帥帳。
他一進帳,便看到朱高煦正站在一張巨大的地圖前。
地圖上,用朱砂筆標注了倭寇的動向和高句麗各處城池的狀況。
“下官,兵曹判書樸振宇,拜見漢王殿下。”
樸振宇行了一個大禮。
朱高煦轉過身,打量著他。
“樸大人,不在漢陽輔佐君王,來我這軍營作甚?”
樸振宇直起身,臉上帶著憂國憂民之色。
“國都危在旦夕,君王已萌生南遷之意,朝堂之上,諸公惶惶,竟有人提出向倭寇乞降的荒唐之!下官聽聞殿下興仁義之師,入境助剿,實乃我高句麗萬民之幸!下官是特此前來,愿為殿下前驅,為殿下聯絡國內忠義之士,共討國賊!”
朱高煦走上前,拍了拍樸振宇的肩膀,語氣親切了許多。
“樸大人深明大義,本王深感欣慰,有樸大人相助,何愁倭寇不滅?”
樸振宇順勢從袖中取出一份名冊。
“殿下,這是下官聯絡的,北部各城中,尚心向天朝的將領名單,他們苦于朝中無人,孤立無援,若有殿下登高一呼,必將群起響應!”
朱高煦接過名冊,滿意地點點頭。
他并不知道樸振宇和江澈之間的聯系。
只當是自己的威名和仁義之舉,吸引了這位高句麗重臣的投靠。
這一刻,他感覺自己就是天命所歸的英雄。
英雄的幻夢總是短暫,現實的鐵拳從不留情。
朱高煦的天命所歸感,沒能持續超過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