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在于,美國人既要又要。
他們既想拿到2號艦以及殲-35的電子情報,又不想承擔高風險。
顯然,主動權在東大手里了。
如果殲-11b機群對小日本空中自衛隊的f-15j開火,那么李干就會在第一時間里對rc-135機型突擊,他能做到在rc-135有反應之前將其擊落。
這個把握是百分之百。
倘若不能動用空空導彈,那么李干就要想其他辦法搞掉這架rc-135了。
首先,必要給讓美國人長長記性。
他們出動一架兩架偵察機貼著東大海岸線飛行偵察的年代,早在幾年前就一去不復返了。
而現在,東大海軍劃出的禁航區就是任何其他方面的禁區,哪怕這個禁航區是在國際海域。
事實上,這也是國際慣例。
只要不把禁航區劃在他國的領海之內。
必須要打掉美國人的囂張氣焰!
不使用空空導彈的情況下,李干還真的想不出有什么辦法能夠在既不暴露自己,又能把rc-135干掉的辦法。
貼近了切割rc-135的機翼,這種外科手術刀他做過,可是這樣一來,殲-35就徹底暴露在了rc-135的眼皮子底下。
即便讓其墜毀,手尾也很長。
因為要搶在美國人之前將其打撈上來,否則,飛機上的數據一樣會被美國人獲得。
再者,尚不清楚rc-135上面是否搭載了實時同步數據裝置,如果有,那么即便將其打撈上來也于事無補。
這種辦法的不確定性太大。
眼看著進入了rc-135的100公里范圍內,李干仍然想不出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
而此時小日本空中自衛隊的f-15j機群并沒有越過禁航線,東大空軍的殲-11b機群沒有動手的理由。
李干擰著眉頭急劇思考。
突然,他猛地一愣——我這是著相了啊!
殲-35是隱身戰斗機啊,直到現在,仍然沒有被美國的rc-135發現,也沒有被其后方坐鎮指揮的預警機發現。
如此一來,機會就來了。
李干當然做了一個遵從祖宗意愿的決定。
他給pl-15c通電了。
隨即,他把從預警機那里獲得的rc-135的位置信息和飛行參數輸入了pl-15c的導引頭。
要保證絕對的靜默和隱身,李干不但不能打開機載雷達,就連打開彈倉的時機都要掌握得非常精準。
任何隱身戰斗機,一旦打開彈倉,雷達反射面積會陡然增大,殲-20也不例外。
因此,殲-20的彈倉活動板被設計成鋸齒形,盡可能地降低雷達反射面積。
仍然沒能完全消除這個隱患。
所以,隱身戰機在發射導彈的那一刻,就是暴露在敵方雷達探測范圍的時候。
這個過程越短,就越安全。
pl-15c的自我尋的距離是8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