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老馬帶著高參謀走遍了連隊的每個角落。
看到戰士們的宿舍,高參謀明顯愣住了。
破舊的營房,漏風的窗戶,被褥都是補了又補。
但架子上、床頭柜上全都收拾得干干凈凈。
食堂里,炊事班正在準備晚飯。
鍋里煮著山上挖來的野菜,配上自己種的蘿卜。
葷腥只有一小碟咸魚,還是好幾個人一起分。
“小高,你看看,這就是咱們基層連隊的真實生活。過年能美美地吃上一頓肉,對戰士們來說多重要。”老馬意味深長地說。
那天晚上,高參謀主動找到老王,向他詢問養豬的經過。
聽完老王的講述,他的眼圈都紅了。
臘月二十九這天,六連殺豬那天,高參謀一大早就來了,還自告奮勇地要幫忙。
看他動作生疏,老王就手把手地教他:“高參謀,這刀要這樣切,才能把肉分得均勻”
這天晚上,全連官兵圍坐在一起吃年夜飯。
領導們和高參謀也來了,飯桌上其樂融融。
鄭海生注意到高參謀一直在偷偷抹眼淚。
等到他端起杯子時,聲音都有些哽咽:
“同志們,這幾天我明白了,當干部不是光靠背條例、執行規定。關心戰士,要從點點滴滴做起。
今天這頓飯,讓我懂得了什么叫真正的部隊感情。”
老馬也動情地說:“來,大家舉杯。祝愿咱們的戰士越來越好,部隊越來越強。也祝愿小高能成為一名真正的好干部。”
六連今年的年夜飯非常豐盛,與以往有所不同,這次年夜飯是由軍區前來慰問帶來的食材。
食譜則由來自五湖四海的戰友“眾籌”而成,再由炊事班協助大家共同烹飪。
如此新穎形式的“跨年會餐”,源于鄭海生連長的“靈光一閃”。
他發現,伴隨著春節的臨近,年夜飯成了戰友們熱聊的話題。
“以往是炊事班全盤負責,把年夜飯端上桌;這次我們發動大家全員參與制作,不僅能讓每個人吃到家鄉味,還能提升跨年的參與感和互動性。”他說。
一場特別的“跨年會餐”就此拉開序幕。
帳篷搭就的廚房操作間內,來自島城的戰士小林開始制作油燜大蝦――這是他從小吃到大的菜品,母親在鍋灶前忙碌的身影深深印記在他的腦海。
洗蝦、開背、去蝦線……看著下入油鍋的大蝦滋滋作響,青色的蝦殼逐漸泛紅,聞到逐漸升騰起的熟悉香味,不光是小林,另外幾名東山籍戰士也仿佛回到了家鄉。
帳篷外冷風吹來,操作間升騰起水蒸氣。
透過霧氣,隱約能看到灶臺旁一個壯碩的身影在舞動鍋鏟。
他是來自東北黑江省的老班長郝平,鍋包肉是他的“拿手好菜”。
只見他揮舞雙臂顛勺,一鍋色澤金黃、外酥里嫩的鍋包肉很快出鍋了。
陣陣香氣從操作間飄出來,順著過道飄到板房,勾起了大家肚子里的“饞蟲”。
熱菜上桌,看到戰友吃得津津有味,“老郝”的嘴角不禁微微有些上揚。
“家鄉的味道,更能讓人心暖。”油潑面、油燜大蝦、京醬肉絲……望著滿桌的飯菜,剛晉升副班長李鳳軍選擇了一碗羊肉湯。
今年是李小軍離家的第三個年頭,穿上軍裝的日子,他隨隊奔赴高原、礪兵在冰峰雪谷間,整個人從里到外都透出西北人的粗獷。
喝上家鄉羊肉湯的那一刻,想起家鄉的父母和親人,他不由地紅了眼眶。
……
“對軍人來說,越是節日來臨之際,越是戰備關鍵之時”。
對新兵郭志強來說,剛下連的第一個春節,最是難忘。
晨光灑向大地,大山裹上一層銀裝。
清晨,一陣急促的哨音劃破寂靜:“緊急集合!”聽到哨音后,連隊陣地熱鬧起來,大家一邊整理裝具,一邊清點物資,向著預定點位集結。
整理隊形、清點人數、查驗裝具、集結報告……整個流程緊張有序。
“這大過年的還搞拉動,連長是個‘狠人’!”
仿佛聽到有些戰士心里嘀咕的話,連長鄭海生大踏步走到隊前,
大聲說道:“對軍人來說,越是節日來臨之際,越是戰備關鍵之時;
越是太平無事,越不能放松警惕。
下面,由我對此次拉動做出講評……”
講評完畢,他又三步并做兩步,邁上前面的小土包,宣布道:
“下面我們進行第二個課目:新春體能競技賽。
目標:順著我手指方向,前方高地!
方式:以班為單位,全副武裝沖刺跑!
第一個到的班,有獎勵!預備――跑!”
駐地海拔高,冬天駐守這里,訓練不易,遇上天氣晴好的日子外出組訓,呼吸著新鮮空氣,大家就格外興奮。
“沖啊!攀到山頂才能看到更美的風景。”
眼看幾名戰友落到隊伍后面,鄭海生激勵大家堅持。
不一會兒,大家紛紛抵達山頭。
“為了讓這次春節過得更有意義,昨晚我和指導員商量,咱們全連在山頂拍一張全家福。”連長鄭海生說完,從隨身的背包里拿出照相機。
聽說要拍照,大家好像忘記了疲憊,紛紛選好位置,擺好姿勢,“咔嚓”一聲,定格青春洋溢的笑容。
隨后大家卸下背囊,開始在雪地里追逐、奔跑……歡聲笑語回蕩在雪山之間。
不知從哪兒飛出一顆雪球,正好落在郭志強頭上。
轉身望去,戰友馬健洋一邊捧腹大笑,一邊捧起雪揉捏制造下一個“武器”。
這可不能忍!
郭志強立馬還擊,經常打籃球的他身手矯捷,雪球不偏不倚,砸到馬健洋頭上。
他還沒來得及得意,兩顆雪球突然飛過頭頂,原來是其他戰友加入了“戰斗”,一場雪仗正式打響。
整個山頭熱鬧起來,郭志強所在的一排,大家不約而同地分成了兩個陣營:一班、二班負責“進攻”,三班負責生產“彈藥”。
“加油!加油!”其余戰友在一旁加油助威,有的摩拳擦掌,躍躍欲試,渴望加入戰斗。
此時室外溫度為零下十幾度,但大家都沒感覺到冷。歡呼聲、雀躍聲回蕩在高原。
那天,郭志強在日記里寫道,第一次在離家這么遠過年,雖然父母不在身邊,但有戰友的陪伴,一點都不感到孤獨。
清晨的朝陽給大山度上一層金色,軍鞋踩在厚厚的積雪上,發出響聲。
官兵們踏上征途,向著目標點位進發。
…………
今年過年許大茂、劉光福這哥倆也從南邊回來了。
劉光福自打退伍回來后便跟著許大茂跑到南邊做生意去了。
這次跟他們一起回來的還有一個劉光福戰友名叫傅雷。
傅雷是去年的夏天退伍回來的。
他還記得那天發生的改變他命運的一天。
那天,傅雷正踮著腳,看李干部給他們這幫快退伍的兵寫推薦信。
宿舍里,電扇"吱呀吱呀"地轉著,可還是擋不住豆大的汗珠往下掉。
老李的額頭上全是汗,軍裝都濕透了,可他還是認認真真地寫著。
“小傅啊,你這么著急找工作干啥?”老李放下手中的鋼筆,用袖子抹了把額頭的汗,“你爸媽身體還行,妹妹也懂事,得好好想想以后的路。”
傅雷低著頭,心里頭像壓了塊石頭:“班長,家里就指望我了。”
說著說著,喉嚨就哽咽了:“老爸種地一年到頭掙不了幾個工分,老媽在生產隊干活,腰都直不起來了。妹妹今年剛上初中,學費都是東家借西家湊的。”
他記得上個月收到家里來信,妹妹歪歪扭扭地寫著:“哥,我這學期考了年級第一,老師說我要是能考上重點高中,將來上大學機會就大了。”
“我都打聽好了,西山煤礦包吃包住,一個月能掙60塊錢呢!”傅雷掰著手指算給看老李看,“攢上幾個月就夠我妹妹一年的學費了。”
老李嘆了口氣,拍拍我的肩膀:“你小子啊,就知道鉆錢眼里去。這年頭,機會多著呢!”
(本章完)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