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嘆了口氣,拍拍傅雷的肩膀:“你小子啊,就知道鉆錢眼里去。這年頭,機會多著呢!”
臨近退伍那天,連隊給傅雷他們開了個歡送會。
戰友們湊錢買了幾個菜,還弄來兩瓶“太行酒”。
戰友李國強拉著傅雷的手,眼圈都紅了:“老傅,可得給俺寫信啊!”
傅雷使勁點點頭,心里也是一陣酸楚。
幾年的軍旅生活,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這幫兄弟們早就成了他的親人。
八月的燕京火車站,熱得像個蒸籠。
傅雷穿著件褪了色的軍裝,背著個發舊的帆布包,里面除了幾件換洗衣服,就是老李給他寫的推薦信。
站臺上人擠人,空氣里飄著一股焦煤味。
擠在人群中,傅雷突然想起在部隊的日子。
那會兒訓練再苦,晚上回到宿舍,總有人笑嘻嘻地遞來一瓶汽水。
“傅雷!傅雷!”突然有人在喊他。
一回頭,竟然是他新兵時期的老班長劉光福。
他穿著件白襯衫,手里提著個黑色的公文包,在人群中使勁招手。
“你咋在這兒?”傅雷愣住了,使勁揉了揉眼睛。
“我剛從寶縣回來,準備回老家拿點東西。”劉光福興奮地說,“聽說你要去挖煤?別去了,跟我去寶縣吧!那邊機會多著呢!”
傅雷心里一動,又猶豫了:“寶縣?那不是在粵省最南邊嗎?去那么遠,家里人肯定不放心。再說了,那邊人生地不熟的.”
劉光福拉著傅雷坐到長凳上,從公文包里掏出幾張照片:“你瞧瞧,這是寶縣特區,到處都在蓋樓,缺人得很。”
“我現在跟了一個院子的老大哥做工程……”
“在我們建筑工地干一個月,工資比煤礦高多了。傅雷,你想啊,咱當兵時學的技術在那邊多吃香!”
傅雷接過照片,只見一棟棟高樓在藍天下拔地而起。
照片雖然有點發黃,但能看出那邊的天特別藍。
劉光福壓低聲音說:“老李早就看出你死腦筋,這不,特地來信讓我來勸你。咱當兵的,不就是要敢闖敢拼嗎?”
“再說了,我大小也是公司的的領導,由我罩著你,你怕什么?”
想起老李那意味深長的笑容,傅雷心里一亮。
那天晚上,傅雷就在火車站的電報室給家里拍了個電報,說改變主意去寶縣了。
結果這一下可捅了馬蜂窩。
第二天一大早,傅雷收到老爸的回電:“胡鬧!好好的煤礦不去,跑那么遠干啥?家里等著用錢呢!”
傅雷心一橫,回了電報:“爸,您相信我,寶縣機會多,我一定多掙錢孝敬您和媽!”
就這么著,傅雷跟劉光福踏上了南下的列車。
三天三夜的硬座,屁股都坐麻了。
火車搖搖晃晃,載著他們穿過大半個夏國。
沿途的風景不斷變化,從北方的黃土高坡到江南的魚米之鄉,再到南方的綠水青山。
剛到寶縣,傅雷就傻了眼。
滿街都是打工的人,像潮水一樣涌動。
工地上到處是吊車轟鳴,卡車呼嘯。
人們臉上都帶著股子拼勁,跟北方的燕京完全是兩個世界。
街邊的小店里,放著從沒聽過的粵語歌,飄出陌生的飯菜香。
劉光福帶傅雷去了他們負責施工的建筑工地。
公司老板姓許,大家都叫他許總。
這人雖然個不太高,但說話卻中氣十足。
看到了精氣神十足的傅雷,許大茂眼前一亮:“部隊出來的好啊!你這樣先從小工干幾天,表現好就當班組長!”
傅雷就這樣留在了許大茂的建筑公司,他和老員工張國強擠在工地的鐵皮房里。
工地的住宿條件一般,房頂總是滲水,下雨天得支五六個臉盆接水。
晚上就著煤油燈寫信回家,墨水和汗水在紙上暈開。有時候想家想得厲害,就跟張國強聊天,說說老家的事。
妹妹的來信總是又長又細:“哥,我考了年級第一!老師說讓我參加奧數競賽,就是報名費要20塊錢”
每次看到這里,傅雷都恨不得多長兩只手,多干點活。
常常干到半夜,手上的繭子越來越厚,可心里卻越來越踏實。
日子雖然苦,但處處是希望。工地上的工人來自五湖四海,大家都為了夢想在打拼。
有次傅雷送水泥,不小心扭了腳,劉光福二話不說,讓人頂了他三天班,還給他看了病買了藥。
躺在床上的時候,傅雷總想起在部隊的日子,那時候受傷了,戰友們也是這樣照顧他。
僅僅一個月,傅雷便當上了小組長。
拿到第一個月380塊錢的工資,激動得一宿沒睡著。
他趕緊給家里寄去300塊,在信里寫道:“爸,媽,我在寶縣找到了好工作,你們放心。等我攢夠錢,就給妹妹交學費。”
過了幾天,他老爸回信了,字跡都激動得有點抖:“兒啊,爸錯怪你了。你有出息,好好干!”
看著信上的字,傅雷眼睛有點濕。
想起臨走時,老爸站在村口,欲又止的樣子。
日子一天天過去,傅雷跟同事們一起親手建造的高樓慢慢長高,寶縣的天際線也在不斷變化。
今年初,傅雷升任技術組長,工資漲到550塊。
發工資那天,傅雷激動請劉光福吃飯,兩個大老爺們竟然偷偷抹眼淚。
有一次,老李來寶縣看傅雷劉光福他們倆戰友。
站在他們建的大樓前,老李笑著說:“小傅,還記得當初非要去挖煤嗎?
現在覺得我安排老劉去接你這事兒,高明不?”
傅雷愣住了,看看老李,又看看劉光福,他們都笑了。
“你們.”傅雷的眼眶突然濕潤了。
原來,這一切都是老李和劉光福精心安排的啊。
站在工地上,望著眼前這座年輕的城市,傅雷常想起在火車站的那個偶遇。
要是當初真去了煤礦,現在會是啥樣?
這他說不準。
只知道一件事,人這一輩子啊,總得有那么幾個好兄弟
劉光福也是這樣感慨,當初他回來,要不是許大茂非要拉著他來寶縣闖蕩,
他現在也許就是某一單位里早九晚五,一個月撐死到手一百多塊錢。
那現在,他是社會上人人尊敬的劉副總,月薪加分紅大幾千元。
劉光福收入頗為可觀,而身為老板的許大茂更是賺得盆滿缽滿。
當初南下之際,他聽取了劉之野的建議,并未如其他人那般如沒頭蒼蠅般盲目亂撞。
許大茂目標明確,徑直選定了建筑行業。
來到寶縣后,許大茂就開始做工程建設、修路筑橋搞基礎設施建設。
去年,許大茂正式組建了寶安建筑公司,成為了寶縣特區最早組建建筑公司的包工頭之一。
隨著機會越來越多,許大茂幾乎每月都會帶很多老家人過來,于是能承攬更多工程建設。
到了84年,許大茂已經在寶安特區大有名氣了,資金雄厚,工程機械先進,施工資質高,手下有六百多建筑工人。
他在寶安創下了多個第一:第一個取得一級建筑資質的民營企業,第一個承接寶安市樣板工程的企業.
如今的寶安仿若一個巨型工地,處處是熱火朝天的施工景象。高樓大廈如雨后春筍般拔地而起,廠房建設如火如荼,基礎建設也在緊鑼密鼓地推進。
這里,似乎遍地都藏著財富的密碼。
后人曾:“立于風口之上,豬都能飛起來!”而當下的寶安,恰是那股強勁的風口所在。
而且相對于北方,如今的寶安,生活的氣息彌漫在每個角落。特區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歡樂園歌舞廳成為了這個時代人們聚會、消遣的場所。
在羅湖海關,成群結隊的人們排隊出境,期待探索更廣闊的世界。
街頭的崗亭默默守望著忙碌的生活,成為了社區的一部分。
某幼兒園里,孩子們歡聲笑語,正值無憂無慮的年紀。
在八卦嶺工業區,求職者們聚集在這里,渴望通過努力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