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聯告別舊詞風,新句映時代,如“新長征春光好,現代化金鼓鳴”,廣受歡迎。
“改革的春風吹滿地,夏國人們真爭氣!”
春節,孩子們樂開懷的時候。
過去那會兒,壓歲錢雖少,卻滿含溫情。
等到了今年,有些人家境漸殷,紅包增厚,一二至十塊,足以換取童年歡愉與夢想。
獲壓歲錢后,孩童雀躍奔往商店,選購小鞭炮一串,卻皆珍惜,不忍整串燃放,而是細心拆解,逐一享受樂趣。
胡同巷子里常見孩童群聚,競相燃放鞭炮,比其聲勢之壯,雖藏隱患,然皆沉浸其中,樂此不疲。
八零初與七零年,飲食無大異,萬元戶寥寥,眾皆薪資度日,經濟不裕。
置辦年貨,需細心籌劃,惜金如命。
糧票于70年代末未即廢,至80年代初仍流通使用。
豆腐,昔日尋常卻憑票難求,81年北燕京民眾多以糧票換購,限量一斤。
至今年,京城副食店始見無票豆腐,供應漸寬。
美好生活,非一蹴而就,乃數代人汗水與鮮血,乃至生命之結晶。
這兩年,物質豐盈,溫飽無憂,年夜飯由解饞之宴轉為團圓之慶,家人圍坐,共享佳肴,樂享祥和與喜悅。
八十年代與六七十年代迥異,六七十年代為收音機風靡,而八十年代則邁入電視普及的新紀元。
后世電影《你好,李煥英》映工薪族排隊購電視景,積蓄終得黑白機,就是反應這一時期,人們的購買力旺盛。
如今,沉寂十數載的廟會重煥生機,正月里,家家戶戶齊聚一堂,共赴廟會盛宴,彼時娛樂匱乏,逛廟會堪稱最為盛大歡騰的慶典。
……
19時30分,離下哨還有半小時,一號哨位值班員李濤對姜春光說:“剛接到連隊通知,軍區首長替你們站哨,讓你們回去趕上看春晚!”
“軍區領導替我站哨?”姜春光有點不大相信。
小姜來自蜀省,入伍前,每年的除夕夜,他都會和家人一起看春晚、放鞭炮、吃餃子,其樂融融守歲忙。
第一次在部隊過年,又輪到除夕夜站哨,原來擔心看不上春晚直播,得知軍區首長和基地領導、機關干部今夜要替崗站哨,內心一陣興奮。
很快,首班輪替哨兵、軍區領導劉之野和兩名機關干部,全副武裝,軍容嚴整,徑直向哨位走來。
“哨兵劉之野接哨!”標準的軍禮,規范的上下哨動作,令小姜乍舌。
走下哨位回到班中,小姜按捺不住內心激動,后來他跟家里通電話,歷數自己到部隊5個月后親歷的新鮮事。
他說:“沒想到,除夕夜首長替我們站崗,我還是看上了春晚直播,媽媽你放心。”
回到學習室,坐在18英寸的大彩電前,看著精彩的春晚,盡管窗外寒風呼嘯,小邱和戰友們的心中,卻暖意濃濃。
在整個燕大區,這兒的軍營條件最為艱苦。
劉之野等人特意前來慰問駐扎此地的全體官兵們。
“這兒沒外人,別一口一個首長了!”劉之野笑著說,“感覺怎么樣,在這兒還習慣嗎?”
鄭海生點頭道:“好多了,叔。跟南疆前線那會兒比,這兒簡直是天堂!”
劉之野再度開口:“聽聞你前些日子對人動怒了?”
鄭海生瞬間火冒三丈,“哪個家伙打我小報告?”
劉之野眉頭緊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講講!”
鄭海生只好道……
原來鄭海生前來任職六連的連長也沒幾年。
六連的駐地在大山里,這是海拔1000多米的高山,空氣稀薄得連鳥兒都不愿意多飛。
山上終年云霧繚繞,潮濕陰冷的氣候幾乎讓人喘不過氣來。
每到冬天,刺骨的寒風裹著雪花,呼嘯著鉆進簡陋的營房。
戰士們只能裹緊被子,聽著屋頂被風掀起的瓦片咯咯作響。
日子雖然雖苦,但連隊里的氣氛卻格外溫暖。
戰士們都管鄭海生叫老班長,因為他是從普通士兵一步步走上來的。
這年頭部隊在搞正規化建設。
條件艱苦,每年就指望著自己種點蔬菜、養點豬改善伙食。
養豬班的老王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村娃,對養豬特別有一套。
春天開始,他帶著幾個戰士,利用休息時間,在山坡上開墾了塊菜地。
平日里他們把食堂剩菜和野菜摻在一起,再加上從山上采來的草料,就這樣一點一點把豬喂大。
老王總是說:“等過年的時候,讓大伙都能吃上一頓肉。”
每天早上天還沒亮,老王就起來給豬喂食。
有時下著大雨,他就穿著雨衣,頂著寒風去豬圈。
有一回半夜豬生病了,老王急得直搓手,連夜走了20里山路去找獸醫。
回來時,褲腿都被山路上的荊棘劃破了,但他卻笑呵呵的,說豬保住了。
就這樣,大伙的心都系在這頭豬身上。
眼瞅著豬一天天長大,戰士們的盼頭也更足了。
可就在臘月二十三這天,團部突然派來個參謀,叫高建國。
這位高參謀剛從軍校畢業,一身筆挺的軍裝,戴著新配發的皮手套。
他一進門就皺著眉頭說要檢查春節期間的伙食安排。
看到六連的豬圈,立馬拿出個文件,說是上級要求過節要厲行節約,不準大操大辦。
“鄭連長,這豬必須得退了,你們要帶個好頭。現在全軍都在搞正規化建設,要嚴格執行規定。”高參謀一本正經地說。
鄭海生聽了這話,心里的火騰地就上來了。
想起戰士們這一年的辛苦,特別是老王,大半年來起早貪黑地照料。
“高參謀,你可知道這豬是咋養大的?戰士們放棄休息時間,一點一點喂大的。
大山里物資這么緊缺,讓他們過年連口肉都吃不上,這像話嗎?”
小王在一旁也急了:“就是啊,老王他們多不容易,大伙盼著這一天都盼了好久了。”
高參謀依舊板著臉:“規定就是規定,執行命令要堅決。這是原則問題,不能討價還價。”
就在這時,值班室的門被推開了。
老王滿身是泥,衣服上還帶著豬圈的味道。
“報告連長,豬今天吃得特別好,估計能有200斤了。”老王的臉上帶著藏不住的笑意。
看到高參謀也在,他趕緊立正問好。
但當聽說要退豬的事,老王的臉一下子就垮了。
鄭海生清楚地記得,去年冬天山上下了場大雪,補給線斷了整整一周。
戰士們頂著零下十幾度的嚴寒,就靠著自己種的白菜蘿卜熬過去的。
那時候,老王每天都要去豬圈鏟雪,生怕豬受凍。
他的手凍得裂開了好幾道口子,但從沒叫過一聲苦。
“高陳參謀,您先去食堂轉轉,這個事咱們好好商量。”鄭海生忍著怒火試圖跟他講道理。
誰知道這位高參謀寸步不讓:“鄭連長,你這是要抗命?”
就在氣氛劍拔弩張的時候,門外傳來了熟悉的聲音。
是團政委老馬來了。
老馬是鄭海生在老部隊就認識的老領導,為人特別體恤基層官兵。
他一進門就笑呵呵地問:“小高啊,你這是要干啥呢?”
高參謀立馬挺直了腰桿:“報告政委,我是來檢查春節伙食安排的。
這個連隊準備殺豬過年,不符合厲行節約的規定。”
老馬慢悠悠地走到豬圈前,看了看正在拱食的豬,又看了看滿臉焦急的老王。
“小高啊,你還記得咱們軍隊的優良傳統不?什么叫艱苦奮斗?是不是光知道摳摳搜搜,就叫艱苦奮斗了?”
高參謀一時語塞,老馬繼續說:“這豬是戰士們自己養的,是他們用休息時間換來的。
讓大伙過年改善改善生活,這不正是我們一直說的要關心愛護戰士嗎?”
看著高參謀發愣的樣子,老馬又說:“你剛從軍校畢業,理論學得不錯,但是部隊工作不能光靠教科書。來,跟我去看看戰士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