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瑤黛眉緊蹙,聲腔迷人。
……
半月后。
李凡從早到晚,絲毫不停歇,終于將在一二試脫穎而出的考生全部面試完畢。
每一個考生他都親自用筆記下優劣擅長。
而后和三省六部共同商議后,最終決定出了榜單。
當榜單一放出,立刻引起了整個長安城的轟動。
無數考生和百姓沖上街頭,將皇榜圍的水泄不通。
“快看,進士科錄取五十四人!”
“明經科錄取五百人!”
“貢士科,兩千三百人!”
“讓開,讓開,讓我看看!”
“哈哈哈,我中舉了,我中舉了!”
“嗚嗚嗚嗚!”有人在人群中發瘋,蹦蹦跳跳,仰天大笑。
其瘋狂程度比“范進中舉”有過之而不及。
而這還不是最瘋狂的。
“狀元是誰?”
“狀元是誰?”
“狀元是洛陽馬莊人,馬書,居然是個養馬的!”
“管他是養馬的還是養豬的,快點給老夫找到他,老夫要將掌上明珠嫁給他!”
“快點,他們幾家人去找狀元了,咱們去找榜眼。”
“榜眼是誰,榜眼在哪?”
“是洛水梁縣的人,梁知恩。”
“此人是誰?”
“快點去備厚禮!!”
“……”
整個長安陷入了瘋狂,這種瘋狂可不止中榜的,更多是對周圍人的。
按照盛安元年的規定,中舉者不僅可以免除自身田賦,丁役,親屬賦稅也在基礎上再減半,且擁有“直接授官資格”!
搞不好就是未來的宰相。
而當越來越多的皇榜張貼,中榜者的名字被更多人看到。
有人大失所望,甚至怒火中燒!
狀元,榜眼,探花,竟只有一個探花出自清河崔氏,而且還是關系很遠的偏房。
整個進士科五十四人,出身貴族的不過九個,其他大量的人員只能從明經科,貢士科里面去找。
且明顯人數比例,遠遠低于往年,堪稱歷史之最。
而占據主要榜單的是“黎庶”。
這也震驚了長安,這完全跟往年是反過來的。
雖然只要上榜,都擁有直接授官的資格,但所有人都知道進士科才是重頭戲,狀元這些更是能有望沖擊宰相。
其余進士至少也能成為一個大官,延續整個家族的榮光。
那些貴族出身,子弟卻未能上榜的家伙,怒火攻心,但又拿不出話來說。
你說李凡打壓針對,可進士一甲里面也有個五姓七望的人。
你說科舉不公平,全程又是統一試卷,軍隊監考。
你說面試存在偏頗,那就說李凡這個大唐皇帝在作弊。
所以,他們是有口說不出,有火不能發。
當然,相比貴族的家底殷實,還有退路不同的是,那些落榜的寒門考生郁郁寡歡,甚至當街崩潰的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