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奎熱淚盈眶:“陛下親臨嶺南,老臣...老臣...”
朱興明拍拍他的手,轉向那臺蒸汽機車:“這就是鐵路?”
周奎擦擦眼淚,自豪地道:“回陛下,這就是廣州至韶州鐵路的首臺機車,命名為‘洪武號’。請陛下登車體驗!”
朱興明在眾人簇擁下登上機車。機車內部裝飾簡樸,但干凈整潔。
汽笛長鳴,機車緩緩啟動。速度越來越快,窗外景物飛逝而過。
“好!好!好!”朱興明連聲贊嘆,“速度幾何?”
隨行的工程師答道:“回陛下,平常時速四十里,最快可達六十里。”
朱興明計算道:“從廣州至韶州,五百里路程,一日可達?”
工程師點頭:“若中途不停,十個時辰即可到達。”
朱興明震撼不已。這段路程,若是騎馬,最少需要五日;坐轎,則需十余日。
“國之利器,真乃國之利器啊!”朱興明感慨道。
當晚,朱興明下榻在韶州行宮。
行宮內已通電力,電燈明亮,勝過燭火百倍。
周奎向朱興明詳細稟報了嶺南的發展情況。
“陛下,如今嶺南已建蒸汽工坊五十六座,水力工坊三十座,年產布匹可滿足全國三成需求。新建煤礦三座,日產煤千噸。鐵路已修通一百二十里,預計明年可通至湖廣。”
朱興明聽得心潮澎湃:“好!姥爺功不可沒!”
朱興明南巡返京后的第一次大朝會,氣氛格外凝重。丹陛之下,文武百官鴉雀無聲,唯有御座上的天子,目光如炬,掃視著群臣。
“眾卿。”朱興明的聲音打破了沉寂,在寬闊的金鑾殿內回蕩,“朕此次南巡,親眼所見,嶺南之地,已非昨日之瘴癘荒蕪。新式農法,沃野千里;蒸汽機械,轟鳴不絕;鐵軌縱橫,一日千里。此乃我大明之新象,亦是未來之國策!”
他頓了頓,目光落在了站在文官首列的年輕首輔張定身上。
“張愛卿。”
“臣在。”張定應聲出列,躬身聽旨。
“朕欲將嶺南之地,設為‘大明經濟特區’,集舉國之力,試行新法,推廣新器。一切政令、稅賦、用工,皆可特事特辦,不受舊制掣肘。你,可愿為朕,為這大明天下,擔起這統籌協調之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