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特區”四個字如同巨石入水,瞬間在朝堂上引起了細微的騷動。許多老臣面露困惑與驚疑,交頭接耳,顯然無法理解這前所未聞的概念。
張定心中也是猛地一沉。他完全明白,這個“經濟特區”意味著對現有體制何等巨大的沖擊。
朗聲道:
“臣,張定,蒙陛下信重,委以首輔之職,敢不竭盡全力,以報君恩!嶺南特區之設,乃陛下高瞻遠矚,強國富民之良策,臣必傾力支持,協調各部,確保特區諸事順利推行!”
“好!”朱興明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有張愛卿此,朕心甚慰。”
退朝的鐘聲響起,百官懷著復雜的心情散去。張定卻被皇帝單獨留了下來,隨駕前往御書房。
御書房內,炭火溫暖,茶香裊裊,但張定的心情卻無法放松。朱興明屏退了左右,只留下貼身太監孫旺財在門外伺候。
第一幅圖上,一條鋼鐵巨龍(蒸汽火車)噴吐著濃郁的白煙,奔馳在橫跨大江的鐵橋之上,橋下舟楫點點,橋上列車轟鳴,氣勢恢宏。
第二幅圖,是一片巨大的廠房區,數根高聳入云的煙囪林立,卻不是焚燒秸稈的裊裊輕煙,而是濃密的工業黑煙。圖側標注:“發電廠”。更令張定難以置信的是,圖中描繪的夜晚城市,千家萬戶的窗口都透出明亮而穩定的光芒,絕非搖曳的燭火或油燈可比,圖注曰:“電燈普及”。
第三幅圖,展示的是礦山與冶煉工坊的景象。巨大的高爐紅光閃耀,鐵水奔流;復雜的機械臂在鍛造器具;旁邊還有標注著“銅”、“鋁”、“金”、“銀”的倉庫。圖注強調:“冶鐵、有色金屬產業體系”。
第四幅圖,則徹底超出了張定的想象。畫面上是數座拔地而起的龐然大物,形制方正,墻面光滑如鏡,反射著天光。它們遠高于任何現存的佛塔或樓閣,街道上行人與車馬在其映襯下顯得異常渺小。圖注寫著:“混凝土結構,高層建筑群”。
“這……陛下,這些……”張定感覺自己的喉嚨有些發干,聲音艱澀。
“蒸汽火車,你已親眼見過,其力其速,遠超牛馬舟車。
若鐵路網通遍全國,則政令朝發夕至,兵馬糧秣調動如臂使指,商賈貨物流通無遠弗屆,天下真正連為一體!此乃國之命脈!”
“發電廠,乃利用水力或燃煤之力,驅動機械產生‘電流’。此物無形無質,卻可沿銅線傳輸,化為光明、驅動機械,其用途之廣,未來不可限量。若家家戶戶通上電燈,則夜如白晝,百姓可延長勞作學習之時,城市再無黑夜之憂!”
“冶鐵及有色金屬,乃工業之骨肉。無鐵,無以致遠;無銅,無以傳電;無鋁金銀等,則精密器皿、貨幣金融皆受制于人。嶺南礦產豐富,正可大展拳腳。”
“至于混凝土……”朱興明用手敲了敲圖冊上那光滑的墻面,“此物以石灰石、黏土等煅燒研磨,混以砂石、水,初如泥漿,凝固后卻堅如磐石!以此筑城、建樓、修壩,可抗風雨,耐火耐腐,且可塑性強,方能建造此等摩天大樓,節省土地,容納更多人口。”
朱興明的描述,為張定打開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門。門后的景象光怪陸離,卻又充滿了難以喻的吸引力。他仿佛看到了一個鋼鐵與火焰、光明與力量交織的全新大明。
“陛下描繪之藍圖,實乃亙古未有之偉業。然則,實現此藍圖,需耗費多少銀錢?需調動多少人力?需克服多少技術難關?又需……頂住多少朝野內外的非議與阻力?”
朱興明收斂了笑容:“朕豈不知此中艱難?正因為艱難,才需在嶺南先行試點。此地遠離政治中心,舊勢力盤踞相對薄弱,便于我們放手施為。至于銀錢……”
“內帑可出一部分,但主要需靠特區自身造血。吸引海內外商賈投資,以特區未來之利,誘今日之投入。朝廷給予政策便利,如減免稅賦、簡化流程、保障工坊主權益等。初期投入巨大,然一旦建成,其產出之財富,將百倍、千倍于投入!”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