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興明讓張定在朝中支持嶺南開發,表示嶺南要作為大明經濟特區的試點。
張定一開始不明白,為什么要在這種瘴癘之地,開什么經濟特區。
這個年輕的內閣首輔,被朱興明提拔之后一直堅定地遵循朱興明制定的路線。
于是,張定咬咬牙,表示自己一定支持。
有了內閣首輔的支持,大量的資金涌入嶺南,甚至于朱興明決定去嶺南親自看一看,
“陛下萬金之軀,豈可輕涉瘴癘之地?”田文浩率先出列反對,辭懇切,“嶺南路途遙遠,盜匪未清,若有閃失,臣等萬死難辭其咎!”
緊接著,十余名官員紛紛跪地勸阻,朝堂之上頓時跪倒一片。
朱興明端坐龍椅,面色平靜:“眾卿平身。朕意已決,不必再勸。”
張定見狀,出列奏道:“陛下南巡,體察民情,實為圣明。然確需確保萬全。臣請加派錦衣衛護駕,并命沿途州縣嚴加戒備。”
朱興明點頭:“準奏。駱炳,你親率錦衣衛精銳五百護駕。孟樊超率暗衛隨行。”
“臣遵旨!”二人齊聲應道。
退朝后,朱興明將張定單獨留下。
“張愛卿,朕離京期間,由你與太子監國。遇大事不決,可八百里加急奏報。”
張定躬身:“臣必竭盡全力,不負圣恩。只是...”他欲又止。
“只是什么?”
“陛下,田總督等人反對南巡,表面上是為陛下安危著想,實則...”張定壓低聲音,“臣恐他們另有圖謀。”
朱興明冷笑:“朕豈不知?他們越是反對,朕越是要去。朕要親眼看看,這嶺南究竟變成了什么模樣。”
朱興明知道,田文浩等人之所以反對。
嶺南特區一旦建立,遼東的發展必然受到制約。
田文浩想的,是發展遼東。
離京前夜,朱興明來到南宮,向太上皇崇禎辭行。
崇禎正在作畫,見朱興明到來,并不停筆:“陛下真要親赴嶺南?”
“是。兒臣要去親眼見證大明的未來。”
崇禎放下畫筆,嘆道:“你比朕勇敢。當年朕若有你這般魄力,或許...”
他沒有說下去,但朱興明明白父親的意思。
“父皇,安和樓一事...”朱興明欲又止。
崇禎擺手:“過去的事,不必再提。朕只問你,嶺南之事,你有幾分把握?”
朱興明目光堅定:“十分。兒臣已在嶺南布局多年,如今時機成熟,是該讓天下人看看了。”
崇禎凝視兒子良久,終于點頭:“既然如此,朕祝你一路順風。記住,變革之路,從無坦途。遇阻則剛,遇柔則化,方為明君之道。”
“兒臣謹記。”
南巡隊伍浩浩蕩蕩離開京城,朱興明乘坐特制的四輪馬車,內設減震裝置,行駛平穩。
孟樊超騎馬護在御駕旁,目光警惕地掃視四周。駱炳率錦衣衛前后護衛,隊伍綿延數里。
行至河北境內,沿途百姓跪迎圣駕,山呼萬歲。朱和璧與張定在京郊長亭送別,目送隊伍遠去,直到消失在官道盡頭。
“首輔大人,父皇此行,不會有事吧?”朱和璧憂心忡忡。
張定目光深遠:“殿下放心,陛下早有安排。倒是京城,需我們多加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