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嶺南瘴癘之地,父親年事已高,此去兇多吉少啊!”
周奎卻露出一絲神秘的笑容:“未必。你記住為父的話,你要低調行事,切莫為為父喊冤。時機到了,一切自有分曉。”
周壯壯還要再問,卻被周奎揮手打斷:“去吧,為父要靜一靜。”
與此同時,東宮內,朱和璧急匆匆找到孟樊超。
“老師,太姥爺他...”朱和璧面色焦急,“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太姥爺怎么可能與安和樓案有關?”
孟樊超神色復雜:“殿下,此事關系重大,臣不便多。”
朱和璧緊盯著孟樊超:“老師,您一定知道內情。求您告訴學生,這究竟是怎么回事?”
孟樊超沉默良久,終于低聲道:“殿下可知道,有些事,知道得越少越好。”
朱和璧怔住,隨即恍然:“是父皇...是父皇讓太姥爺頂罪的,對不對?”
孟樊超不置可否:“殿下,陛下此舉,實是不得已而為之。安和樓真相若公之于眾,恐引起軒然大波。”
“所以就要犧牲太姥爺嗎?”朱和璧聲音顫抖。
孟樊超嘆道:“國丈此去嶺南,未必是壞事。”
朱和璧不解:“嶺南瘴癘之地,如何不是壞事?”
孟樊超目光深遠:“殿下有所不知,這些年來,陛下密令開發嶺南,如今的嶺南,早已不是從前的蠻荒之地了。”
朱和璧愕然。
三日后,周奎在錦衣衛的押送下,啟程前往嶺南。
京城百姓夾道觀看,唾罵聲不絕于耳。曾經風光無限的國丈,如今成了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周奎坐在囚車中,閉目不語。他想起離京前夜,陛下密召他入宮,對他說的那番話。
“姥爺,此次委屈你了。”朱興明親自為他斟茶,“但朕向你保證,嶺南之行,絕非懲罰。這些年來,朕密令開發嶺南,引進新式作物,興建水利,如今的嶺南,已是魚米之鄉。你到那里,不是流放,而是替朕掌管嶺南的糧倉與工坊。”
周奎當時震驚不已:“陛下為何要如此隱秘地開發嶺南?”
朱興明目光深遠:“朕需為大明留一條后路。此次借安和樓之事,正好讓你名正順地前往嶺南,替朕掌管這片新天地。”
周奎心中暗喜,油水啊。
“陛下放心,老臣定不負所托。”周奎當時鄭重承諾。
回憶至此,周奎嘴角泛起一絲笑意。他睜開眼,看著路旁唾罵的百姓,心中并無怨恨。他知道,這一切都是必要的戲碼。
行至城外,囚車忽然停下。駱炳騎馬而來,示意錦衣衛打開囚車。
“國丈,接下來的路程,請換乘這輛馬車。”駱炳指向一旁不起眼的青篷馬車。
周奎會意,在駱炳的護送下登上馬車。車內陳設簡樸,卻比囚車舒適得多。
“駱指揮使,這一路有勞了。”周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