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炳拱手:“國丈重了。下官奉命護送國丈至嶺南,確保國丈安全抵達。”
馬車緩緩啟程,駛向未知的南方。
兩個月后,周奎抵達嶺南。
眼前的景象讓他目瞪口呆。想象中的蠻荒瘴癘之地不見蹤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廣袤的田野里,金黃的玉米迎風搖曳,飽滿的土豆藏于地下,翠綠的紅薯藤蔓覆蓋著大地。更令人驚奇的是,遠處有冒著白煙的奇特車輛在軌道上行駛,發出轟鳴之聲。
“那是...蒸汽機車?”周奎難以置信。
駱炳點頭:“正是。陛下密令工部研制蒸汽機,已在嶺南試用多年。這些新式機械,大大提高了耕作和運輸效率。”
周奎繼續前行,看到河流上建有奇特的水車,帶動著巨大的轉輪。
“那是水力發電機,”駱炳解釋道,“為工坊和部分民居提供照明。”
周奎驚嘆不已:“陛下...真是深謀遠慮。”
他們來到一座新建的城池前。城墻高大堅固,城內街道整潔,商鋪林立,人來人往,好不熱鬧。
“這里是新州,”駱炳道,“陛下密令興建的新城。國丈日后便居住于此,掌管嶺南的糧倉與工坊。”
周奎被引至城中心的一座府邸。府邸不算豪華,卻寬敞舒適。
“國丈先在此安頓,明日下官帶您巡視糧倉和工坊。”駱炳道。
周奎點頭,心中感慨萬千。他原本以為自己是政治斗爭的犧牲品,沒想到卻是肩負重任的封疆大吏。
當晚,周奎在書房中寫信給京中的兒子周壯壯。
“吾兒:為父已抵達嶺南,一切安好。嶺南并非傳中那般蠻荒,反是人間樂土。陛下圣明,早有布局...吾兒在京,當謹慎行,盡忠職守。他日必有真相大白之時...”
寫罷信,周奎走到窗前,望著遠處燈火通明的新州城,心中充滿驚喜。
周奎抵達嶺南三個月后,一封密奏悄然送至朱興明的御案前。
朱興明屏退左右,獨自在燈下細讀。密奏中,周奎詳細稟報了嶺南的近況:新式作物豐收,糧倉充盈;水力工坊運轉順利,出產的布匹、鐵器質優價廉;蒸汽機車已在短途軌道上試運行成功...
“好!好!好!”朱興明連聲贊嘆,眼中閃爍著興奮的光芒。
他起身走向懸掛在墻上的大明全輿圖,目光從嶺南一路向北,掃過蜿蜒的山川河流,最終落在北京城上。
“是時候了。”朱興明喃喃自語。
次日早朝,朱興明宣布了一項震驚朝野的決定:設立“鐵路總局”,以嶺南為試點,修建貫通南北的鐵路網。
“陛下三思啊!”工部侍郎率先出列反對:“各部都已各司其職,為何要另設這個什么鐵路總局,豈不多此一舉。”
朱興明耐心聽完眾臣諫,才緩緩開口:“眾卿所,朕皆已考慮。然今日之大明,已非昨日。嶺南試行新法三年,糧產翻倍,工坊興盛,此皆新式機械之力。鐵路者,乃國之血脈,血脈暢通,則國體強健。”
他目光掃過群臣:“此事朕意已決。鐵路總局由朕親自主理,首輔張定協理,工部、戶部各派侍郎一員參與。”
退朝后,朱興明將張定單獨留下。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