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川簡單解釋了一下,然后開始說他想到的細節。
“科舉考試不一定每年舉行,因為每次科舉都是國家大事,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而且至少需要提前好幾個月就開始準備,不可能每年都舉行,所以暫時定為三年舉行一次。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科舉對于所有的學生來說都是一次非常難得的機遇,如果每年都舉行科舉,他們就不會那么重視,但改成三年一次,他們就會感受到科舉的機會難得,進而會更加努力地做準備,畢竟人生可沒有多少個三年。”
蔡邕點頭,“對,全國性的科舉考試,選拔官員,對于天下士子來說確實是非常難得的機會,如果太輕易就能得到,他們就不會珍惜了,我贊同三年一次。”
“我也贊同三年一次的頻率,可這里還有一個問題,既然是全國性的科舉考試,那么參加的人數必然眾多,組織起來難度就比較大,而且僅僅通過一次考試就對一個人三年的努力做出評斷,似乎有些不太合適,萬一有人在考試的時候沒有發揮好呢?或者科舉的題目剛好是某個人所擅長的,讓他有了很好的發揮呢?”
郭嘉再次提出了問題。
陸川笑了,“奉孝說得好,這確實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那么接下來我要說的就是解決辦法。
科舉雖然是全國性的考試,但在科舉考試開始之前,我們可以先進行一次篩選,就比如先在一個縣里進行縣試,主要的任務就是將那些沒有真本事的人剔除出去,所以只要在縣試中表現還可以的人就可以參加下一步的州試。
州試就要比縣試難度有明顯的提升,主要的任務就是要選拔真正的人才。
只有通過州試的人才能參加最終的科舉考試,選拔出來真正的治國大才。
至于那些在科舉和州試中表現不是那么好的人才,可以選擇繼續讀書,也可以選擇嘗試在地方出仕,畢竟能夠參加科舉的人,都是有真本事的。”
蔡邕連連點頭,“子越,你這個方案簡直太好了,通過層層選拔,多次篩選,最終可以確定誰才是真正有才華的人,誰才是真正的治國之能臣;
而那些發揮不是很好的人,也不是完全沒有出路,他們可以在地方為官,這樣也可以杜絕地方大員一人掌控地方上的官員任免,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不過這里面也有問題,那就是一旦科舉制度推行開來,必然會遭到士族……嗯,或者說,之前的士族,現在已經擁有一定知識水平的階層的反對。”
陸川冷笑,“當初他們還是士族的時候,我就沒把他們放在眼里,如今他們已經元氣大傷,難道還是我的對手不成?我還是那句話,誰敢在教育和科舉這樣的重大國策上反對我,誰就是我的敵人,我手里的劍必然要砍到他的腦袋上!”
蔡邕點頭,不再說什么,他的職責就是提醒陸川這么做可能存在的問題,至于要如何解決,那就是陸川的問題了。
倒是旁邊的郭嘉再次提出了新的問題。
“子越,我明白你的意思了,可是這縣試、州試的選拔名額和比例是否要先確定一下,還有,是不是只有在學校讀書的人才能參加縣試、州試?如果是的話,那些沒有進入學校讀書的人怎么辦?如果允許學校之外的人參加縣試和州試,那么報名的標準是什么,是否要嚴格控制他們的比例?”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