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琮老了,雖然有好幾個次輔幫助,但是依舊越來越力不從心。
辦儒生上書跪門這件大案,扭轉大乾儒生思潮,重塑大乾書生的忠貞思想。
已經是他能做的最后一件大事了。
未來幾年,應該要考慮誰來接這個職位。
“李尚書不愧是國之干城,想得的確深遠穩妥,我忠于國家朝廷,不擔心后路問題。”
顧道先虛晃一槍。
“而且輔臣任免也不是我該參與的,不過若是問我,幾位尚書倒是都合適。”
你想讓我支持你,你比另外三個多什么?
何況袁琮是我師祖,溫爾雅是我師叔,我不支持溫爾雅難道支持你么?
這沒有道理。
最次還有高岸,他至少是個兵部尚書,屁股是坐在當兵的這邊。
至于顧云璋,還是算了吧。
如果非要在顧云璋和李渠之間選一個,他選李渠。
李渠好像對這個問題早有準備,領會了顧道的話之后,他捻著胡子開口了。
“顧公所甚是,但是朝政講究一個平衡,不可一家獨大,太后想來也明白這個道理。”
就是因為溫爾雅跟你太近,簡直就是一黨的,所以他才不適合當輔臣之職務。
否則太后在朝中,一點牽制制衡你的力量都沒有了,這是權利平衡,跟親情無關。
袁琮能當這個輔臣,也是沒辦法,事情都趕到這里了,如果你顧道想操刀天下。
溫爾雅八成當不上輔臣。
顧道心中默然,是這個道理,溫爾雅當輔臣對他最為有利,不擔心后路。
可小皇帝年幼,權利制衡才是根本。
“高尚書,脾氣急躁,疾惡如仇,和稀泥的火候他還欠缺了一點。”
李渠繼續說道。
再往后,他也默契地沒提顧云璋,在這個話題里面,顧云璋連露頭的資格都取消了。
顧道沉默了,李渠不緊不慢地喝著茶水,這么大的事情,他有耐心等。
李渠給顧道營造了一個兩難的選擇。
不支持溫爾雅,就是對雙方關系的背叛,后果如何不得而知。
按照溫爾雅的經歷。
其實當年徐相走了,就應該他接任,但當時趕上外戰,需要陸冠來平衡世家和朝堂。
所以溫爾雅錯過了。
后來陸冠死了,溫爾雅應該接任,但是當時趕上三皇子監國,顧道率強軍正站在愛外。
朝廷需要老臣壓陣,制衡顧道。
袁琮被趕鴨子上架,他又錯過了。
如果過兩年袁琮退下來,溫爾雅還不能接任,那對他的打擊會非常大。
那個人文人,沒有一個宰執天下的夢。
連著三次被擊碎夢想夢,他再溫文爾雅,估計也會發瘋咬人。
雖然對外沒有宣稱,實際上他跟溫爾雅就是一黨的。
不支持,就是背刺。
可是支持,他一定當不上,這件事明擺著。
而且目前的情況,溫爾雅被排除,有資格當輔臣的,就剩下另外三個人了。
高岸脾氣暴躁,他當上輔臣未必會順自己的意,而且太后的確未必選他。
那就剩下顧云璋最有可能。
還不如支持李渠。
顧道發現,看似有很多選擇,其實沒有選擇,李渠看似來結盟,何嘗不是一種逼迫。
不經意間,顧道發現,自己竟然左右為難了。
_l